一九七六年我到新化探親訪友時,,正逢三千多名黨員在新化九中開會,他們要請我表演武術,我表演了“死里回生”的武術絕招,引起新化武術界的重視。新化乃武術之鄉,男女老少都會點武術,且個個都勇猛好勝,很多人前來找我比武。
我自幼跟隨父母、舅舅習武,后拜華拳專家蔡鴻祥為師,得蔡老師真傳。當年我年輕氣盛,藝高人膽大,來者不拒,挑戰者被我一一擊敗,他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很多人前來拜我為師,其中有新化文工團的武打演員,也有新化體委的武術教練,但我最有印象的是一位農民拳師,叫劉柏堅,他基本功很扎實,彈跳力好,二起腿能踢到籃球網,我看中了他,免費收他為徒,傳授了武松脫銬、三門羅漢拳、功力拳、扁擔進槍等拳術,及擒拿、散打、點穴、抓筋等實戰功夫。
劉柏堅的接受能力相當強,一學就會。但因我假期迫近返疆了,柏堅的學時不久。一九七八年,我率新疆武術隊參加在湘潭舉行的全國武術比賽,我電告了愛徒柏堅,師徒倆在湘潭與我老師太極拳專家顧留馨同寢一室,深受教益。
二零一三年四月份,劉柏堅帶徒弟唐永章來滬看我,我非常高興并熱情地接待了他倆,帶他倆到上海體院與我高足“飛龍”李建文見了面,并合影留念。柏堅拿了一本書對我說:“師父,這是我寫的一本武術書,請您指教。”我心想:柏堅是一名業余武術愛好者,只有高小文化,能寫什么書?我接過書不當回事,隨手把書丟到了沙發上。
今年我重返新化探親,劉柏堅熱情接我到他家歡度春節。此行新化,三十八前的徒弟、新朋舊友,知我來新者,爭相請客,直至正月十六,天天為我設宴接風。席間師徒久別重逢,情義濃濃,令我激動不已,載歌載舞,吟詩作對,其樂融融。
如今劉柏堅己弟子盈門,高朋滿座,享譽新化,成了梅山地區的武術大師。柏堅名不虛傳,有口皆碑,文武兼備,青出于藍,實令為師刮目相看。閑來無事,我隨手翻看他送給我的那本武術論著《梅山武學》,沒想到我一氣讀完,連聲叫“好”!既有地方拳種風味,又有現代功夫特色,堪稱梅山一絕,可喜可賀!謹此向武術界愛好者、社會輿論界推崇《梅山武學》一書。
中國功夫天下奇,梅山武學世間稀,
騰挪旋轉驚風雨,踢打摔拿響巨雷。
養生健體能縛虎,?防身自衛敢擒龍,
柏葉經霜千年綠,堅石傲雪四季春。
《梅山武學》一書有三大特色:
其一,劉柏堅全盤繼承了中華武術之精髓,糾正了原挴山武術翹屁股、挺胸膛、鼓肚皮,拳頭緊握,沖拳不送肩扭腰,不會腿功、不會發寸勁和暴發力,早晨練功不能解大小便,不懂全身放松,氣沉丹田等謬誤。他從實戰到理論,填補了原梅山武術底氣不足,沒有科研論文的空白。
柏堅出身農民,僅高小文化,能寫出《梅山武學》一書,談何容易?他出于對武術的渴愛,利用農閑季節走遍全國,尋師訪友、觀摩學習,積累武術素材,到圖書館查閱武術資料,上網收集武術信息,建立武術資料檔案,哪里有武術比賽,哪里就有劉柏堅的身影。
他帶著武術資料討教武術專家,解決傳統武術疑竇,回家后摸索體會,寫成文字,建立資料庫。如此日積月累,收集、整理、研究理論與實戰相結合。縱覽古今武術源流,評點古今武術傳統套路瑕疵,一篇又一篇論文發表在縣內外刊物上,注入了梅山武術淵源流長的新鮮血液。
《梅山武學》開篇,作者向武林世俗者發問。“傳說少林武功是達摩所授,請問達摩武術又是何人所授呢?武當武功是張三豐所傳,那么張三豐的武功又是何人所傳呢?難道武術真有神傳天賜嗎?真有紫陽真人夢里授程咬金的板斧,楊景夢傳岳飛的殺手锏嗎?梅山武功又是何人所傳,誰是始祖呢?”
真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博大胸襟!武林界誰有這等氣魄挑戰古人,挑戰名人,發問武林世俗?當今武林界習武之人,多行爬行哲學,跪拜在古人、死人腳下,亦步亦趨,繼承不足,篡改有余,致使中華武術失去活力,失去生命力,一代不如一代,出現僵化、止步不前的現象。
而今劉柏堅《梅山武學》書中的觀點,讓人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后生可畏。中國系武功的發源地,然國際賽上中國武術不景氣,令世人感嘆不已,倒是體操化的自選武術套路:刀、槍、劍、棍、拳的表演“舞術”迎來掌聲如雷,劉柏堅在書中寫出了有個性的答案。
其二,劉柏堅與時俱進,立足實戰,攻防科學,組合合理,結構嚴謹,滴水不漏,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傳統套路,多破招,不符現代格斗技藝。柏堅的《虎拳六十二式》編輯精當,攻防現代化,式式有虎形,招招有攻防意識。我觀摩全國武術大賽,見到的象形虎拳,不下十多種,都各有千秋。
形似意不似、有攻無防、有防無攻者俱多。諸如“老虎爬樹”,這是錯誤的,虎不能爬樹,貓是虎的師父能爬樹,貓留了爬樹一招未教老虎,否則貓早被虎吃光了。還有所謂“虎步”,也是錯誤,虎拳必需走貓步,才能協調平衡,在懸崖峭壁上行走如常;虎爪是海棉體,成梅花形,手指要夾緊,才有抓勁,才不會折斷手指,有的虎拳甚至虎拳王,虎爪像雞爪,碰到對方身上可能會折斷自己的手指,像這樣的常識性錯誤比比皆是。
柏堅的《虎拳》拳譜恰當,攻防緊湊,形象逼真,虎氣嘯威,咄咄逼人,無常識性錯誤,實為虎拳極品!諸如“猛虎伸腰”“猛虎出洞”“猛虎舞爪”“怒虎搖身”“猛虎洗臉”“猛虎騎豬”“伏虎追兔”“飛虎跳澗”“猛虎雙剪”“猛虎唅頭”“猛虎扛豬”等動作生龍活虎,寫得形真神切,且他本人表演得栩栩如生,令人驚嘆異常,妙哉斯言!
《梅山擒拿術和點穴術》實戰價值極高,系格斗抓捕絕技。劉柏堅因有此技,才受騁于湖北省赤壁市公安局特警大隊任武術教官。今劉柏堅匯編成冊,親手演示,拳譜形象,用語極具詩情畫意,好學善記,遠比美國中央情報局《一招制敵》的內部資料淺顯易學,生動好記,內容豐富,更具科學性。點穴絕招,既能近身搏擊,克敵制勝,又能治病健身美容、延年益壽。劉柏堅鉆得深、用得活,為中華武術譜寫了一曲“武為醫用”的頌歌。
其三,劉柏堅學武六十余年,長期挖掘、收集、整理、研究梅山各民族在生活中防搶防盜,與歹徒博斗,與猛獸搏斗的經驗,將之融匯到《梅山武學》中,形成了湘中地區的武術特色。
其中的“鐵尺”小巧靈通,便于攜藏,實戰性強,操作靈活,技法變幻莫測。劉柏堅的曾祖父擅長這種器械,跟隨曾國藩征討太平軍時用鐵尺絕技斬將立功,官居建威將軍;如今柏堅繼承了他祖先的傳統,并將其發揚光大,把鐵尺練得出神入化,寫得淋漓盡致。柏堅的鐵尺套路四段54式,攻防嚴謹,起落大氣,既有外家短器械的勇猛,又富有內家暗器械的粘連纏繞,是傳統短器械威力難得的兵器。
劉柏堅將世界武術之精髓融入了梅山武術。像梅山拐扙,梅山打虎耙,梅山板凳拳,梅山扁擔拳,梅山五臟搬家拳、梅山劉式太極拳、梅山擒拿、散打、點穴等,均具有各派優點和地方特色。
功夫不負苦心人,劉柏堅持之以恒,取眾家之長,刻苦修練,集功夫之大成;他的踢打摔拿運用了力學原理,強身健體融入了科學道理,至使梅山武術獨領風騷。
劉柏堅殫精竭慮練武著書,憑著他執著追求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研學精神,寫就了《梅山武學》這部成熟而又獨具魅力的作品。委實難能可貴,不可多得。柏堅雖平日不善言辭,低調做人,但他的精神令為師景仰;柏堅的座右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何等氣魄。“有志者事竟成”可喜可賀!謹此立序。
上海武術協會 黃嘉震
二零一四年元宵于新化
此文為劉柏堅師傅所著《梅山武學》一書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