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一醒,趕緊從X模式切換到Y模式
文/邊召鵬?
世界上99%的人都是用x模式進行思考,用X模式在做事情;然而有1%的人卻用截然不同的Y模式進行思考,用Y模式在做事情。
所謂X模式就是“自嗨型”(在此向李叫獸致敬,“X型文案”和“Y型文案”就是他首次提出),就是自己認為用“傳統(tǒng)”“大家都在做”的模式進行思考和工作。例如,二戰(zhàn)之前法國修建的馬奇諾防線,就是典型的“X模式”,法國“自嗨型”工程,法國以為在德法邊境修建永久性工事就能夠抵擋住德軍的進攻;諾基亞“科技以換殼為本”同樣如此;摩托羅拉的工程師思維也是這樣。
所謂Y模式是以實際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以消費者能夠最便捷接受和受到影響為基本策略。
與絕大多數廠家都以為自己做的足夠努力之后一定應該得到回報不同,Y模式更是采取繞過友商的“馬奇諾防線”,以另類的手法取得令人瞠目結舌的效果。
小米手機的崛起就是經典的Y模式,雷軍繞過了友商的“馬奇諾防線”,根本不在銷售渠道和工程設計方面進行糾纏,“饑餓營銷”和“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順利使小米從零崛起。
錘子手機在羅永浩的帶領下,用Y模式頑強地在競爭激烈的手機領域愈挫愈勇,18號晚上的新品發(fā)布會注定載入手機發(fā)布會的史冊。從“天生驕傲”“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工匠精神”“漂亮的不像實力派”到“錘子手機一小步,智能手機一大步”,都是經典的Y模式。
訊飛輸入法,經過老羅在現(xiàn)場的演示,立即在第二天開盤公司股票大漲4%,使搜狗輸入法經受了極大的壓力。幾千萬市場推廣費所起的作用還不如老羅幾分鐘的演示。
在新品發(fā)布會上,老羅還做了幾件跨界的事情:與湛盧合作出版了圖書,與高德導航合作推出“老羅語音導航”,瞧瞧這順風車搭的。
現(xiàn)在市場競爭的格局是企業(yè)之間形成了一個不可突破的“馬奇諾防線”,如果你試圖“用比競爭對手做的更好的策略”(即我的矛比你的盾更鋒利),一定會陷入僵局。聰明的企業(yè)都不會這樣做,他們會用“重新定義”的方式(也就是Y模式)繞過對手或者消費者心智的“馬奇諾防線”。
用Y模式取得成功的企業(yè)數不勝數,他們用另類的方式解決了客戶的實際問題或者引導客戶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來解決一個“新問題”。
腦白金引領客戶來到“禮品市場”。
加多寶引導客戶來到“怕上火市場”。
星巴克引導客戶來到“第三空間”。
小米引導客戶來到“發(fā)燒領域”。
斯沃琪引導客戶來到“時尚領域”。
優(yōu)衣庫、H&M引導客戶來到“輕奢領域”。
蘋果引導客戶來到“酷時代”。
錘子引導客戶來到“情懷世界”。
一句話,Y模式就是用“全新的方式有效解決客戶的真正問題”,而X模式則是“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假裝在解決客戶的問題”。
網上以及有許多類似的文章,其實就是闡述“用X模式其實無法真實有效解決問題”。
別再用勤奮掩飾你的懶惰。
不要用戰(zhàn)術的勤奮掩飾戰(zhàn)略的無能。
如果自己處于領先地位,為形成進入壁壘而耗費巨資修建一條馬奇諾防線(例如長虹囤積彩管)是愚蠢的策略。
如果自己落后,為了攻破競爭對手的馬奇諾防線而打造自己更銳利的矛,則是一種更愚蠢的行為。
正因為如此,不會有人再去打造一個淘寶,也不會有人再去做一個京東,但是會有唯品會、小紅書、滴滴等新型企業(yè)出現(xiàn),這就是Y模式。
我們再來看看個人如何進行轉型進入Y模式。
李叫獸認為,過去你可以用10個普通業(yè)務員與對方一個天才業(yè)務員抗衡,可以用數量彌補質量,但是在互聯(lián)網時代,“用數量彌補質量”的策略已經徹底無效了,用老羅的口吻,就是徹徹底底無效了。1000篇普通的文章也無法與1篇優(yōu)秀的文章相比。
沒有人能夠依靠又快又多地搬磚成為老板,再多的平庸的人也無法與一個頂尖(或網紅)相提并論。如果你不信,看看“藍瘦香菇”的效果吧,現(xiàn)在已經有人廣告商和影視公司找上門給那位小伙子洽談合作了。
所以,現(xiàn)在“又快又多地板磚”已經解決不了問題,“數量再也彌補不了質量的差距”,我們只能轉型到Y模式,用“質量秒殺數量”。
其實這種Y模式在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已經盡然體現(xiàn)。伊拉克軍隊的實力在世界上可以名列前茅(當時局部戰(zhàn)斗力不弱于中國),然而在美國高科技的精確制導武器打擊下,伊拉克幾乎不戰(zhàn)而降,美軍和盟軍的損失遠遠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場戰(zhàn)爭為中國也敲響了警鐘,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數量的優(yōu)勢再也不是質量優(yōu)勢的對手了。
如果你讀書,你就不要在考慮讀書數量和時間的多少,而是要考慮你究竟從閱讀中得到了什么真正值得你思考的東西和能夠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你做企劃,就不要再追求報告數據的全面,不要在計較PPT的精美,你的策略能否帶來真正的效果是唯一的目標。
如果你從事管理,當你在制定規(guī)章制度和流程的時候,想一想最終的結果會讓公司更盈利嗎?如果不能,能少一些就少一些吧(絕大多數公司明明知道自己的官僚制度對盈利沒有一毛錢關系,但是偏偏能多幾個就多幾個,好像制度和流程越多公司就會多賺錢一樣)。
蘋果的成功在于簡潔,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活力在于自由,李叫獸的成功在于“重質輕量”(一家不做PPT的公司)。
歡迎大家一起進入Y模式,與X模式告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