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植樹節(jié)由凌道揚(yáng)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xué)家于1915年倡議設(shè)立,最初將時間確定在每年清明節(jié)。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jì)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jié)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后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jié)。
今天是植樹節(jié),本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好日子。一晚上醒來,陽光從窗戶灑了進(jìn)來,在這樣醉人的溫暖里醒過來,心都是柔的,軟的。
看著天氣不錯,于是,決定和先生帶著孩子們?nèi)敉庾咭蛔摺_@么多天了,大家都實在憋壞了。
翻出將近兩個月沒有鼓搗了的化妝品,畢竟要出去見人,還是得收拾下。忽然有點頭腦短路,好多產(chǎn)品我居然已經(jīng)忘記了如何使用以及它們的功能。
自我揶揄終究不是個講究的女子。于是,就抹了一層粉底,涂了一點唇膏,帶著孩子們出發(fā)了。
今天的目的地是一個農(nóng)莊。前幾天偶爾的機(jī)會,遇上一個老鄉(xiāng),他告訴我們他在郊外有一片千畝農(nóng)莊,里面有各式各樣的水果蔬菜,讓我們有時間去玩。
驅(qū)車大約十五分鐘就到了目的地。放眼望去,青的棗,紅的草莓,紫的桑椹,黃的木瓜,饞得我口水直流。
孩子們此刻也像脫韁的野馬,奔跑起來。他們看到荒無人煙,干脆放肆地脫下了口罩,貪婪地呼吸著這大自然新鮮的口氣。
卷卷看到一只貓在喵喵喵地叫著,趴在地上和貓玩起游戲來。嘟嘟干脆脫了鞋,脫了襪子,在一堆沙堆前面玩起過家家的游戲來。
我和先生閑坐著,看著這一片碩果累累,幻想著整片農(nóng)莊如果是我們的,該有多好。我給先生開玩笑,要不,我們回鄉(xiāng)下吧?先生搖搖頭,嚴(yán)肅地說,不到時候。
我和先生都是農(nóng)村走出來的孩子。先生總覺得我們好不容易從山溝溝里走出來了,我們就不能讓孩子再回到山溝溝里。我總覺得人隨心所欲才是幸福的。在這一點上,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
路旁,不知名的小花恣意開放著,它們可不管春夏秋冬。它們也不在乎人來人往,城市還是鄉(xiāng)下。
中午的時候,我們自己采摘了蔬菜,熱情的老板給我們提供了鍋碗瓢盆,我們動手做了一頓美味的飯菜。
吃完飯,想起今天出來的主要任務(wù),是帶孩子們植樹。可不巧的是,老板說桃樹已經(jīng)栽種完了。于是,我們找來了西瓜苗栽種,雖然這不是樹,可栽種下去的也是希望。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一眨眼,就到了傍晚,我們返程回家了。按理說時間流逝的速度是一樣的,可是,親愛的,請告訴我,為什么歡樂的時光總要比憂傷的時光過得快?就像為什么我總感覺回程的路要比去程的路短?
短暫的歡愉之后,明天,我們又將投入緊張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向往的生活在別處,可始終沒有勇氣跨出去這一步,這是我和先生的悲哀。
不過,沒有關(guān)系,偶爾能去向往之地走一走,偶爾,能過一天向往的生活,也是好的。
也許,總有一天,我們會攜手同行,去往這靜謐安詳?shù)泥l(xiāng)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