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我去終點。”
“關我什么事?”
“是,我就是說一下。”
車開了起來,她下意識地看了看車窗旁邊的路線圖。
下一站就是終點。
終點不遠。
《終點》是雙雪濤的一篇小說,全文僅有772個字。
故事從張可在飯店里撿的一張銀行卡開始切入,銀行卡密碼只能輸入三次,所以張可不到關鍵時刻,不會去試銀行密碼。
前面試銀行卡密碼的兩次,一次是一個姐妹的手指讓火鍋湯給燙了,沒治,后來少了一根手指;一次是老家的三刀死了,三刀是她的一條愛狗。
而最后一次,是她的男友讓她去洗浴中心工作,張可不愿意。男友說好友娟子都去了,有啥不愿意的。張可不為所動。
男友喜歡待在網吧,常常整宿整宿不回來,男友問她是不是覺得不正經,男友說只是端茶倒水,正經著的。
張可說,還要按腳。
男友說,按個腳能咋地,有些人的腳,比飯店里的桌子還干凈。
張可說,臭的,按上腳,手就臟。
男友生氣了,說,你他媽和錢有仇。說,你難道是金的。說完,男友摔門而出,凌晨三點,電話不接,人也不回來。
張可去了自動取款機,輸了自己的生日,結果竟然打開了銀行卡,但是里面只有一塊錢的余額。張可等著銀行開門,將一塊錢取了出來。
回到家,收拾了自己的行李,拖著來到了公交站。張可說,她要去終點。
小說的結尾是,“下一站就是終點,終點不遠。”
對啊,終點不遠的,在混亂的境地里要保持清醒, 在困難的境遇中要保持樂觀。終點不遠的,終點就在下一站,把握好自己的初心,堅持走向終點。
初心、終點,因人而異,各有所選。但是我認為無論如何不能繞開王爾德的“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愛自己,才能銘記自己的初心。愛自己才會慎重選擇適合自己的、自己想要的終點。
常常為一些偶像劇情節趕到不值,為了女主就可以隨隨便便放棄高考一道十三分的大題,擔心女主的安全就可以放棄一場為之訓練了三四年的比賽。
不過也終究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猶如坐在法官的位置,清晰地看著整個局勢,可以清醒地去評判,置身事外地指指點點。
我們呢,還在那條前往終點的路上嗎?還是說被沿途的花花草草迷亂了雙眼,不知不覺偏向了一條幽深花哨的小道;又或是被一塊大石攔住了去路,蹲在原地,不知所措;也有可能是覺得終點仿佛浮現在遙遠的天邊,積聚起來的勇氣如癟了的氣球般慢慢在泄氣,于是腳步放慢了,于是初心動搖了。
回望一年半的大學生活,參加了校學生會活動執行部,和學姐學長們一起籌辦負責了學校的一些大型活動;參加了學院的辯論賽,一輪一輪披荊斬棘最終成為了院辯論隊的一員,如今也作為學姐學長在帶領新的班辯小隊;順利通過了四級、六級、計算機二級,駕照也只剩下科目四,駕駛證觸手可及了;暑期參加了三下鄉實踐活動,參加了國貿知識大賽,好像也不算太浪費日子。
可是也總是夜里驚醒,難免發出質疑,這是我自己想要的嗎?
很多比賽、活動壓榨了太多太多的時間,有時上課都在為之忙碌,喜歡文字、說要堅持寫作卻有時都擠不出時間來看書。本來說要好好學習,可是一晃就成了期末狗。在不情不愿忙碌的日子里,一顆心隨著一個個任務七上八下,疲憊不堪。
其實,在這樣的忙碌中,也真正篩選出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想當初因為學姐學長的勸說、別人都在比賽報名的焦慮中放棄了大把屬于自己的時間,實在可惜。
不過,這樣的試錯成本真的也太大了,這些浪費了的時間在悄無人聲的夜里有時會變成一只黑暗中的手,直把人往下拽,往偏離終點的方向拽。我浪費了這么多時間,是不是就完成不了自己的目標了啊?之前都只是期末臨時學習一下,考研會不會很難啊?我人都變懶了,心態都變了,會不會完蛋了啊?
其實焦慮才是最可怕的黑暗中的手。雙雪濤不是說了嘛,終點還在,終點就是下一站。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哪里需要想那么多啊,我要勇勇敢敢地往終點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