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指責,是最無濟于事的善后
?第二節??? 當你覺得別人重要時,才可能贏得友誼
?第三節???? 想釣到什么魚,就得用什么誘餌
?第四節???? 名字,是世上最悅耳的語言
第五節???? 我們總是急于表達,卻常常忘了聽人說話
?第六節??? ?會聊天的人,都是從迎合他人的興趣開始
?第七節???? ?他們的婚姻不是輸給了外遇,而是輸給了時間
?第八節???? 命運給你酸檸檬,你卻把它做成檸檬汁
第九節?????? ?對所有負面情緒說“到此為止”
第十節???? ?一路修行,一路認識自己
正文:
?回顧:親愛的共讀小伙伴,在昨天的共讀中我們了解到,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有負面情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負面情緒左右自己,進而吞噬自己的人生。
?對壞情緒及時說“到此為止”是所有成熟的人應該學會的自我調控。希望你我都能輕裝上陣,迎接明天的太陽。
?今天是我們共讀的最后一天了,前面九天的共讀中,我們一直都在探討如何與他人、與世界和諧相處,如何提高自己與他人、與伴侶相處的技能,讓我們生活的外部環境更和諧、更美好。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常會忽略了與自己、與內心對話,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你能讀懂你的喜悅和悲傷嗎?你能對自己做的決定負責任嗎?今天我們共讀的主題是“一路修行,一路認識自己 ”,接下來的共讀我們將開啟這方面的探討。
?????????????????????????????????????????????????????????????????????????????? 01?你真的認識你自己嗎?
卡耐基先生非常喜歡園藝工作,他親自打理著一個頗具規模的玫瑰園。
?有一天,他正沉浸在美麗的玫瑰花叢中,突發奇想:這些玫瑰花,遠看非常相似,可仔細觀察,它們又有那么多的不一樣。比如生長速度、花瓣的輕重、顏色的分布等等。
?由此,卡耐基先生想到了我們人類,人與人之間看起來有那么多相同點:人體的構造基本相同,人類的基本需求大體相同,人類的喜怒哀樂大致相似。
?可每個人之間又有那么多的不同:每天喝什么咖啡,開什么牌子的車子,喜歡看什么樣的電視節目。女士們更是如此,喜歡什么品牌的衣服、包包、化妝品,她們各有所愛,各有所屬。
?人與人之間有那么多不同,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奇妙的個體。蕓蕓眾生,人來人往,那么多人和我們擦身而過,只有自己從頭到尾,從生到死,從搖籃到墳墓,一路相隨,難道我們不應該好好了解我們自己、認識自己嗎?
?美國的巴頓將軍曾說過;“有一種東西,比才能更罕見,更優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
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其實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認識自己,自己能把握自己。
?趙麗穎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飾演的女主盛明蘭,從小喪母,不得父親疼愛,最后卻活成了人生贏家。她的逆襲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她對自己清醒的自知和精準的把握。
?明蘭從小喪母,在大娘子和林小娘的夾縫中求生存。她自知自己的處境,所以她守拙不冒尖,充楞裝傻,只求平安活著。
?在婚姻的問題上,明蘭更是顯出了清醒的自知:初戀齊衡,缺少獨當一面的勇氣,所以明蘭放棄了;
?后來經祖母介紹的名醫賀弘文倒是對明蘭百依百順,細致體貼,但他心軟、優柔寡斷,明蘭又放棄了。
?因為明蘭清醒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一種被看重、不需要謹小慎微、可以當家作主的生活,所以當男主顧廷燁對她說,我是男人中的老幾就讓你做女人中的老幾時,明蘭答應嫁給顧廷燁了,從此開啟了她開掛的人生。
?相反,明蘭的四姐姐墨蘭輸就輸在全然的不自知。因為對自己缺乏深刻的認識,不了解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所以不能聽從內心作出獨立的抉擇,最終成了徹底的輸家。
?墨蘭是一個活在她母親林小娘價值觀里的傀儡。母親一心想要她嫁入豪門,她就把嫁入豪門當作奮斗目標。她嫁給梁六郎,并不是基于自己有多愛,自己有多期待,而是幕前幕后眾人的推動。為了達到所謂的目的,她不惜作踐自己。因為不自知所以不自愛,自然更得不到別人的愛,這就是沒有自知之明的悲劇。
???????????????????????????????????????????????????????????????????????????????? ?02 留出獨處的時間
生活中我們常把很多注意力、關注點放在對別人的了解上,對名人、對明星、對領導、對同事、對朋友圈里的某某或某某某.....
我們總想看懂別人,似乎這樣我們就能更主動一些,更高明一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常弄丟了自己,因為在看似忙碌而緊張的生活中,我們留給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
?《圣經》里有一句話:安靜下來,你會發現自己就是神。
給自己留點獨處的時間,它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審視自己、找到自己,進而獲得內心的寧靜。
?既然獨處靜思有益于心靈健康,那什么樣的方式能算獨處呢?
卡耐基先生的一個朋友,喜歡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一邊散步一邊思考。他說,這種方法能讓他忘記自己,想明白很多事情。
有的人喜歡去教堂,尋找久違的寧靜;
?有的人喜歡運動,一邊跑步一邊想問題;
?有的人喜歡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界帶來的啟迪和安慰。
這些都是獨處的方式,每個人有每個人獨特的獨處方式。
就像喬布斯喜歡禪修。每當需要他決策新產品時,他會一個人呆在諾大的辦公室里,中間放一塊坐墊,開始禪坐。 當他睜開眼睛時,會憑直覺拿一件擺在它面前的新產品,那就是蘋果即將推出的新品。而這種基于冥想做的決定經住了一次次的市場考驗。 當心靜下來時,直覺會更加清晰敏銳。
?路遙喜歡走進毛烏素沙漠。每當他面臨命運的重大抉擇時,面臨生活和精神的嚴重危機時,或是創作進入低谷時,他都會不由自主地走向陜北故鄉的“毛烏素沙漠”,在大漠中感受自然的廣袤,個體的渺小,在那里審視自己,觀照社會。
?從古到今,有很多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們都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獨處靜養,暫時遠離喧囂的世俗,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李奧.巴德莫是摩塞頓心理學院的醫療主任,他曾這樣寫道:“晚上躺在床上我們常常會回想白天發生的種種,這正是我們與自己獨處的時刻,是個好習慣。”
哪怕再忙,我們也應該給自己留出獨處的時間,不如就從今晚躺在床上開始吧。
????????????????????????????????????????????????????????????????????????????? ?03 莫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當我們真正了解了自己,認清了自己,我們就知道什么東西于人無所謂,于己很重要,就不會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就會聽從內心的聲音,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因為別人的看法遠不如自己內心的充實、靈魂的愉悅重要。
?卡耐基先生有位女學員,她的丈夫是名律師,事業有成,精明強干,行事雷厲風行,獨當一面。他們夫妻共同的朋友大多是這位丈夫的朋友,性格都極其相似,他們都喜歡以物質來衡量人的價值。
?而這位女學員是個溫和謙遜的人,在這樣的圈子里她越來越找不到存在感,越來越感到自卑。
?卡耐基先生說,這位女學員的問題是沒能很好地認識自己,從而沒能欣賞自己身上獨特的魅力,她是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希望自己按照那些人的眼光來取得所謂的“成功”。
?其實,當一個人深刻地了解自己后,對“成功”,對“幸福”就會有著自己的標準,就會不從眾、不媚俗、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就會把自己活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2006年的一部《武林外傳》紅了姚晨、閆妮、沙溢,而劇中的“呂秀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的本名叫“喻恩泰”。
?他在《武林外傳》最火的時候選擇了隱退求學,成為中戲的導演、表演雙料博士。
?他還曾在牛津大學讀莎士比亞戲劇,并拿到全額獎學金。
?在很多演員都瘋狂炒作,害怕人們忘記的時候,他卻怕別人想起他,因為在他眼中,“成功”和“有價值”是知識和專業水平,以及對家人的陪伴。他的生活沒有五光十色,有的只是內心的寧靜、靈魂的充盈。
?我們常常以物質的多寡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很多人懷著對名利的渴望,做著無聊的工作,一邊掙扎一邊淪陷。
《一代宗師》里有句臺詞說練武人的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這不僅是練武人的三個階段,也是所有人的三個階段。
見天地、見眾生固然重要,但是探索自己也是重要的,見自己是第一步,同時也是要伴隨我們一生的課題。
?當我們向內向外都有了了解,盡力保持平衡,行走中道,才能既做好自己,還能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
?愿我們一路修行,一路認識自己吧。
?結語:今天,《人性的弱點》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 通過前面九天的共讀,我們了解了人性中的弱點,以及如何規避這些弱點,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升和他人、和伴侶的相處之道,今天我們的共讀指向內在,指向自己,如何認識自己、讀懂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喜怒哀樂同樣重要。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書找到讓自己受益的東西,掌握它,運用它,實踐它,進而改變我們的人生,改變我們的生活。
今日話題:你有沒有曾經力排眾議,一意孤行,聽從內心做出了一個沒讓你后悔的決定呢?如果有,請留言告訴我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