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速度似乎成了基本的準則。急著聯系了解,急著分手拉黑,似乎所有人都被拉著往前跑。
學生時代,面臨著中考、高考,害怕成績落后太多,各種補習班輪番上;進入大學,考慮就業、考研,擔心績點太低,沒辦法進入好的實習單位;畢業之后,就要想著結婚、買房、育兒養老。
我們被看得見和看不見的規則約束著,驅趕著,馬不停蹄地追求事業、愛情、地位、財富,似乎慢一拍,都會被這個世界拋棄。即便是天真詩意的少年,也會被快速的社會節奏所裹挾。
很多年輕人為了生存,尋求更好的發展空間,離開家鄉去往更好的城市。在大城市里掙扎拼命,只為了滿足日常溫飽。
他們是這個社會的希望和未來,同時也是底層的人。他們的生存基礎來自于并不高的工資,對生活深感無力,卻又不敢向其他人傾訴。
因為傾訴,可能會被其他人認為是炫耀、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是年輕人吃不了苦的矯情。
有一種錯覺叫“別人覺得你收入高”
大家對程序員的印象,似乎都是男性、高收入、不修邊幅。我可能就符合第一項吧。
程序員并沒有大家想的那么風光,好像隨隨便便就月入十萬。這個行業,發展很快,也有更多新鮮血液注入進來。隨著參與的人越多,我覺得工資會一步步回歸到平均水平。
很多時候,焦慮來自于別人對你的預期。實際上,我們都是打工賺錢,面臨失業壓力。只有少部分人能成為管理層或者說高薪的人才,大部分還是普通人。
剛來北京的時候,壓力沒有很大。因為當時沒那么多包袱,只想著找到一份合適工作,穩定下來。但是工作時間越長,進入社會時間越長,壓力就越大。
工作時間長了,經常就覺得自己智商不夠,技術發展太快、厲害的人太多。會擔心自己跟不上,擔心被這種高速發展拋下。
比如看到某個同事會了,我還不會,就會變得很焦慮。可能也是跟我不服輸的性格有關。
程序員行業比較簡單,誰技術好,誰就有話語權。經驗沒有太大幫助,如果你只是重復前人的工作,這種經驗很容易就過時了。
但是技術淘汰速度快,如果不是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態,也很容易就被社會、被這個群體所拋棄。
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在實際項目中鍛煉和提高自己的開發能力。這肯定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除了學習,工作中很多問題也會加重情緒上的焦慮。例如很多產品、項目經理甚至是用戶運營,覺得你“無所不能”,實現一個功能是分分鐘的事,常常會提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還要給你加期限。
或者你耗費精力,歷時幾個月,好不容易修改了一項功能,讓它更便捷高效,但是它不是公司重視的版塊,那么你這幾個月的時間就是白費,真的很無奈。
調試就更不用說了。我們常常需要花很多時間去debug,不光是檢查自己寫的代碼,也會檢查別人寫的。
運氣好的時候,bug很快就能找到,運氣不好,可能好幾個小時都找不到,很容易心態崩潰。
而且,手機還需要24小時開機,保證有bug的時候,我能隨時看到、處理。長期壓力下,精神會一直處于緊張狀態,感覺自己比客服還要忙碌。
這種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帶來的不光是心理上的問題,還有身體上的。寫程序常常一整天坐著,眼睛一直盯著屏幕。頭疼、眼睛酸痛、腰椎問題,每個程序員都會遇到。
而且國內發展環境并不是很理想。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核心系統,都是按照國外那些非常厲害的公司,或者非常厲害的學校發的論文去實現。
有些甚至是國外社區的開源項目,拿回來自己改改,投入使用。除了BAT公司會發點論文,其他公司很少自己研究、開發、驗證。
大部分是改造,而不是說創造。時間長了就覺得很無奈,你只是實現別人已經實現過的內容,程序跑的再快,也不可能超過硬件的速度。
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多,比如結婚買房。一線城市的高房價,一直讓人望而卻步,大部分年輕人都是靠雙方家庭一起湊出首付,然后再慢慢還貸。我很擔心,為了買一套房子,把雙方的家庭都掏空。
比如我付完首付之后,需要有其他資金可以應對意外的發生。我不能假設雙方父母,或者以后的生活都完全沒問題。
特別是因為我從事存儲相關的工作,時刻要考慮意外發生的情況。不管上傳速度多慢,數據存進去以后就不能丟,一定要穩定。因為這種職業習慣,讓我希望有一個更穩妥的選擇。
我有時候很想不明白,為什么人一定要定下來,必須在哪個城市生活,但是又覺得這種總漂著也行不通。
所以自己也挺矛盾,一方面希望有一個房子,有穩定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覺得在一個城市固定的發展生活,好像也挺沒有意思的。
好在我的爸媽很支持我,他們總讓我趁年輕多學點東西,有了自己的知識資本比較重要。
我一直在試著與壓力和平共處。我們有選擇逃避的權力,但我們也有選擇與之和平共處的權力。工作還是要持續學習,畢竟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在不斷改變。
“生存跟生活一字之隔,我們卻要付出更多地心力去維護”
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說的好聽一點,就是社恐。大學陰差陽錯讀了市場營銷,我就知道以后肯定不會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于是,我還考了會計從業資格證。當時想著畢業以后找份會計工作,每天只用跟數字在一起,不用跟人打交道。
開始找工作時,才發現自己以前想的太天真。專業不對口,即使我有從業資格證,大企業也基本不會理睬。如果我真的想入行,只能先找家小公司,鍛煉幾年。
于是,我瞞著父母找了一份杭州的工作,是一家初創型的互聯網公司。直到我出發那天,拖著行李箱踏上火車,他們才知道我并沒有在家工作的打算。他們很生氣,但又無可奈何,只能由著我。
剛來公司,一切都很順利。帶我的姐姐很耐心,我也鉚足了勁想要多吸收些知識,鍛煉能力,但沒想到噩夢馬上就開始了。
在我實習期結束之后,同事宣布懷孕了,身體不適,要在家休養。財務部除了我領導,只剩我一個普通員工。
所有的外勤工作都落在我身上,經常在三四十度天氣下,我要稅務局和公司兩頭跑,差點中暑,還要幫忙處理報銷。
創業公司很多制度不完善,沒有規范的報銷流程,我經常需要反復和每位同事說明報銷原則,還經常遭遇他們的不理解。
說好的周末雙休,也變成了單休或者不休。我想過跟領導反映情況,但是身邊所有人都在加班,美其名曰為了公司奉獻,公司小不容易。
我跟同事吐槽加班太嚴重,沒有加班費,也只會被同事“教育”,彈性工作制等于加班合理。
其實進入會計行業之前,我已經了解到這個行業的情況,也做好了加班的準備。但是如此瘋狂壓榨員工的現象,還是讓我驚訝。
公司在創業階段,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在向技術、業務方面傾斜。至于其他職能部門,只能靠后站,不是盈利部門,自然沒有好的福利。
工作半年之后,領導通知我,公司宣布要在北京、上海開設分部,但是財務還是由我負責。
我想拒絕,但是又害怕因此被辭退。工作半年的積蓄,并不能支撐我如此任性的離職?,F實很殘酷,如果我今天走了,可能明天就得露宿街頭。
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我也開始變得有些麻木。有時候跟朋友聊天,笑著吐槽兩句,“我昨天凌晨3點才回家?!彼麄兌己荏@訝,我自己卻開始有些不以為然了。
麻木接受壓榨,是一件最可怕的事情。我感覺自己那段時間像一個機器人。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在拼命工作。我沒有社交,沒有朋友,沒有興趣娛樂。
經常性的加班,不合理的休息,讓我的精神和身體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有時候,我在床上坐著,等回過神來已經凌晨2、3點鐘。食欲也明顯下降,一天只吃一頓飯,頭發大把大把地掉。
我不擅長抱怨生活中的事,很多都習慣壓在心里,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心理問題。
我開始經常因為細小瑣事而大發雷霆,不想跟人說話,對什么事都沒有興趣。整夜不睡也不會感到疲倦。我甚至會把窗簾拉上,在屋子里待一整天。
起初,我以為自己只是太累了,有一次跟曾患過抑郁癥的發小聊天。她發現我有類似跡象,建議我去醫院做一次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是躁郁癥,我沒告訴任何人,按時的吃藥,休息,卻沒有什么效果。
家人不了解我獨自在外的壓力,我也怕他們擔心,一直報喜不報憂。所以,回家難免會遇到更多問題。三姑六婆圍在一起,像在菜市場買菜一樣,對我挑挑揀揀。
“有沒有對象呀?”“在大城市,工資很高吧?”“打算買房了嗎?”“哎呦,我們家xxx一個月工資有幾萬塊呢”“早點結婚,生孩子,你媽還能給你帶幾年”……
我也不敢參加同學會,害怕他們問我,開什么車,在哪買的房子,多少錢一平?
如果我說實話沒存款,租房子住,買不起房子也買不起車,這種聚會就會變成勸諫會。
我覺得,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其實主要還是沒錢。沒日沒夜的工作,可能都無法養活自己,年齡在一天天增加,消費水平在一點點提高,但是工資卻沒法跟上。
父母臨近退休,我們可能也要面臨結婚生子,說的俗氣一點,沒房子自己完全沒有安全感,感覺自己既不是杭州人,也回不去家鄉。
在大城市,這種消費水平、存款、房和車,帶給人的差距和自卑更甚。
不是我們不想結婚,很多時候是不敢,我們連自己、連父母以后的生活都被辦法保證,又怎么能提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呢?我們不是不努力,不是逃避,是沒有天真的資本了。
不過生活還是要繼續的,生存跟生活一字之隔,我們卻要付出更多地心力去維護。
“我不知道自己所謂的奮斗,到底可以得到什么。”
| 小葉,女,珠海,從事廣告行業2年。
作為一個廣告公司的翻譯項目 girl,目前這份工作算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份工作。我兩年前從家鄉來到珠海,在一個少兒培訓機構待了半個月。
在正式入職代課前,因為覺得各方面都不符合我的預期,我選擇從那家培訓機構離開,來到了現在的廣告公司本地化項目組中任職項目助理,日常負責處理翻譯項目。
從 2016 年 4 月至今,依然會有人在聽到我的公司和職位后,表示非常不理解?!罢O,不是一家廣告公司么?為什么有翻譯?”“不是做翻譯么?哦只是一個項目助理啊……”
類似于這樣的問題有很多,但這就是我的工作。當初是朋友推薦我來這家公司面試,面試的是翻譯 team。
作為一個英專生,我懵懵懂懂地就來了,很多東西也是慢慢地在工作過程中才學習到,進而產生更濃烈的興趣。
一開始只是想跟“翻譯”打上交道,后來才發現項目這塊兒雖說有翻譯部分,但與之前我所了解的內容又不太一樣。
作為翻譯本地化項目的管理人員,管理本身也是讓我很感興趣的。所以當翻譯與管理二者結合,我便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有了較為清晰的規劃。
閑暇時,看看我們自己做的網站,看看相關的產品,會覺得這些有我們的功勞在其中誒,會感到小小的開心和得意。
因為工作原因,需要接觸到不同地域的翻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工作之余,和他們多聊聊天也會很放松很開心。
不過壓力也是一直都有,常常會感慨說年紀輕輕就每天愁的不行,禿頂沒錢,感慨自己簡直正在遭遇中年危機。
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是雙重的,更是彼此影響的。
本地化項目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經常來的項目都是字數多時間短,這就要求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大量的文字翻譯提交,而且要保質保量。稍有差池,麻煩就會接踵而來。
作為一個項目處理者,如何有效地分配工作,如何去審校翻譯的文字,如何與客戶溝通,這些全部都是要思考的問題。
除了這些本身存在的問題就自帶壓力,我自己也是一個在工作中神經高度緊張的人。我希望可以做到從我這里出去的項目,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有時候看起來很簡單的目標,卻需要大量時間去溝通協調,認真檢查,時時刻刻繃緊著那根弦。
所以加班熬夜是常態,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天上班時都感覺特別疲憊,下班時也得不到完全的放松。
這樣下來,身體自然是吃不消。長時間熬夜,自己變成了一只熊貓;吃飯不規律,反而體重增加;每天盯著電腦,眼睛疼的需要掛號檢查;整個人的狀態就很糟糕。同時,工資不高,在北京活得也是異常艱難。
壓力最大的時候是去年下半年,我的項目經理懷孕生子休產假,我代理 PM,一人做著兩人的工作。處理著整個翻譯 team大大小小的各類事情,平均每天工作時間 10 h(包括周末),甚至更多。
但是因為公司政策,我拿的是一個人的薪水。在偌大的北京,這份工資不高,甚至說很低。
我自認為是個認真負責的人,但那段時間非常崩潰。常常在想,我現在所做的一切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呢?
為了錢?沒有。為了實現所謂自我價值?好像也沒有怎么體現。那時候,我開始真正疑惑自己來京的意義。
雖然在這邊有相知相伴的好友,但是大家同樣都是一窮二白。我不知道自己所謂的奮斗,到底可以得到什么,或者說在什么時候才能有回報。
身在一線城市,沒有戶口,沒有房子,沒有車子,甚至連存款都寥寥,且這種狀態將是常態。
家鄉雖說是十八線小城市,但說實話,并不艱難,我若留在家鄉,確實可以過得舒舒服服,什么都不需要操心。
只是我自己心高,偏偏想要出來看看。作為一個北漂,家里人倒是沒有過多指望我掙錢養家,但他們越是希望我過的開心快樂,我便越難受。
離家兩年多了,我目前連真正讓自己衣食無憂都有難度,更別提像我最開始想象的要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我很羞愧,很難受,有時候又不知道要怎么辦才好。
今年一月底,正趕上年前項目最忙的時候,不同 function 的客戶輪番轟炸,總覺得即將要達到一個崩潰的臨界值。
我本是一個天性樂觀大大咧咧的人,卻也在那段時間,每天都想哭,每天都很累,特別疲憊。
慢慢的,我也學會了如何排解。心里不痛快的時候,會找朋友聊聊天,談談心。
如果實在不舒服,就選擇自己一個人待一會兒,聽音樂也好,看看電影也好,哪怕是刷刷八卦消息,給自己一個獨處時間。不需要很久,但我想,人總該還是要自愈一下。
另外,該去爭取的還是要去爭取,面包會有的,但也要學會自己去拿。
我想,一切總會好的。
“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現實問題也沒有解決”
| 亭亭,女,上海,從事平面設計師工作3年。
我高考填報了設計相關的專業,但那時候對這個行業一點也不了解,上大學的時候也不太喜歡,那段時間非常焦慮和迷茫。
大三時,我開始自己畫一點東西,漸漸喜歡上了插畫。但直到就讀研究生,我依然對未來很茫然,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是做插畫、繪本還是別的工作。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我開始實習。
實習崗位是平面設計崗,我漸漸發現平面設計偏感性,適合同樣感性的我,就一直做到了現在。
平面設計師是一個比較有創造性的職業,但其中壓力也不小。
我們的設計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有時候別人提出修改意見,但其實他們可能并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想修改也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只能不斷試錯,不斷調整。
工作壓力大的時候,我會一邊畫圖,一邊想著明天就辭職。但想到做別的事情應該也會遇到很多挫折吧,就繼續堅持了,也會擔心辭職影響生活。畢竟在外漂泊,沒有收入就會沒有安全感。
實習的時候,老板會半夜打電話讓我改圖,完全不顧及你是不是休息了,是不是有別的事情,只要他有想法,就讓你立刻幫他實現。
如果不及時回復,他就會脾氣暴躁。幾周之后,我發現自己出現神經衰弱的癥狀。
有時候在衛生間,我會感覺電話響了,其實沒人聯系我。晚上也容易驚醒,需要看到手機沒有來電提醒,才能再次入睡。
不久后我就離職了,我覺得自己在透支生命。那次之后我明確了自己想要從事一些工作強度不要太大,但自主性比較大的工作。比如開一個自己的工作室,或是在家接一些私活。
除了要應付沒日沒夜的加班,生活中壓力比較大的事情就是房價和生育。作為在一線城市工作的人,高昂的房價是讓人不敢松懈的主要原因。
有時候想休息一段時間或是勸自己不要花費太多時間在工作上,轉念一想如果不好好工作,就無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而獲得較高報酬,也無法支撐在一線城市生活。
假期的時候,回家和父母團聚,免不了被催婚催育,一回家他們就開始教育我早點結婚、生小孩,自己還要跟他們解釋為什么現在不能結婚。
因為,一旦有了小孩就要花費更多時間來照顧孩子,還要一邊賺錢,既要養育新生命,又要努力工作以保證不被社會淘汰,想想也就夠累的了,更別說再去做些和興趣相關的事情了。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態度比較強硬,但是把自己想法好好跟他們溝通,他們也是愿意接受的。
我在愛情中也非一帆風順,因為和男朋友工作地點離得比較遠、性格和思維方式方面的差異,會沒有安全感。
前段時間和男友產生了較大的矛盾,分開了一段時間。分開后,我經常失眠、缺乏生活和工作的動力,也變得沒有食欲且經??奁惓M纯唷?br>
以前覺得兩個人在一線城市打拼,要面臨很多事情,又覺得有很多不合適的地方,總想分開了重新開始選擇,應該會更輕松點。
但在分開的這段時間,才發現問題都有解決的方法,但是他不在了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了,于是兩個人又走到了一起。
以前面對愛情的不順,基本就是靠哭來緩解。現在出現問題時就會告訴自己,焦慮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列出自己可以通過努力來解決的事情,能夠解決的就想辦法解決。
實在解決不了的就算了,試著接受對方和自己有差異的地方,多去溝通,也提醒自己專注于每天要做的事情和當下的生活。
和父母也是,不會像以前一樣排斥和逃避他們的焦慮,而是主動和他們溝通,讓他們放心。
在人際交往中,因為以前性格比較內向被動,并不能很快地適應新環境和大家打成一片,也曾因此苦惱過,現在也是慢慢讓自己變得主動點、試著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情緒。
我目前對未來還沒有明確的規劃,雖然現在還有很多實際問題擺在眼前,但是覺得保持內心的平和喜樂才是最重要的吧。
年輕人被這個社會、家庭期待著做出最好的表現,期待我們明天功成名就。壓力從四面八方撲過來,可能是自己要求的,可能是競爭太激烈。
很多年輕人在其中亂了陣腳,根本來不及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和如何找到自己的節奏。
在急功近利的浮華表面,也許我們需要的是站在原地。不如給自己一點時間,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害怕不合群,也不要害怕失敗。
重頭再來也沒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等到來不及的時候還沒認清。
偶爾不舒服了,罵天罵地罵空氣放聲大哭也是可以的,但是罵完了就要重新爬起來,繼續生活。
生活不是偶像劇,我們沒有一夜暴富的情節,生活就是很平淡,充滿酸甜苦辣,也充滿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