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len小AI
前面一篇文章我們說到,由于各種因素導致我們的錢越來越多,然后當這些錢多了之后為什么我們反而不覺得富有,甚至漲了幾十倍的工資之后還是覺得生活很苦逼,前一篇講了錢越來越多的原因,這一篇來說說為什么我們并不富有的原因。
01 市場交易代替親情的隱性交易
我們人類從出現到現在為止,都不是以單獨的個體存在,而是以群居生活存在,人際間的經濟交往是存活的主要保障形式,但是人際間的交易往往需要相互信任作為前提,尤其是在跨空間和跨地域之間,否則,交易的不安全性使得我們即使有需求也不會去跟他人跨地域進行價值交換。
在我們的傳統的社會里,有一個大家很普遍的說法就是“養兒防老”,的說法,在沒有我們現在這些市場的規則和信用的前提下,血緣關系就是最好的利益交換的信用基礎,“養兒防老”其實就是以前人們對于未來生活安全保障的體系。
無論是“養兒防老”還是親戚間的禮尚往來,生病的時候互相幫助,這些實際看成金融產品就是保險、養老基金、信貸、投資等一些具體的形式,只是以前我們更傾向于用血緣關系來強化這種信任的關系體系。
因為在傳統的社會中,我們人際間的價值互換建立在熟悉的家族或者親戚之間,實際這種交易并沒有以“錢”來進行衡量,這時候人們也自然不會感覺“錢多了”。
但是隨著我們國家社會結構轉型、以及大家文化價值觀的轉變,使得以前的很多靠血緣關系和親情維系的隱性金融交易轉變為顯性的金融交易。
這里有幾個比較明顯的方面:第一個是由于我們城鎮化的原因,人口流動的數量也大大增加,以前在農村的人或者小城市的人會到大的城市去打工上班,這也是為什么北上廣為什么人口居高不下的原因,因為這種大面積的人口流動,很多人實際上是背井離鄉獨立生活,所以原來在同一個小地方的那種血緣和親戚維持的經濟互助就變得不再可靠,需要其他的金融交易產品來取而代之,比如你會去買一些疾病保險,養育保險等。
第二個原因實際就是獨生子女的政策,長期的獨生子女政策改變了原有的家庭互助式的養老體系,在我們父母那一代可能會有好幾個子女,這個時候實際到老年的時候會有幾個兒女輪流供養,但是到了我們的這一代,同樣的家庭可能2個年輕人需要供養4個老人,加上人均年齡的不斷增加,因此原來社會中的依靠血緣和親戚關系建立的保障體系效果越來越低。
第三一個是文化價值關的轉變,現在大家都越來越崇尚個人的自由和經濟獨立,希望把自己未來的生活保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現在大家無論是選擇房產還是投資的熱情,實際上都是這種文化價值轉變所帶來的影響。
當更多的人需要金融產品來替代原有的社會體系保障自己未來的生活,那么這個時候在市場中的交易額就會大大增加,需要的錢也就更多。
這幾年中國的保險業,包括壽險、財產險、人身險、大病險都是在快速的增長,信貸、養老基金、基金行業等也得益于人們把以前那種隱性的金融交易逐步變為顯性,人們對于各類金融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所以這個時候市場需要供應的錢也就越多,以后的錢會越來越多。
02 市場化后什么都需要錢了
在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時候,人與人之間依賴于血緣和親戚的社會關系為基礎,如果今天要修房子可能找周圍親戚幫忙,生病了的時候可以找朋友相互照料一下,這些隱性的交易實際并沒有以錢來進行衡量,表面上看大家可能覺得這實際并不是交易的經濟行為,只是簡單的親情或者友情之間的簡單互幫互助,但是我們轉變到今天的市場化的社會中來看,如果你裝修是不是會去找裝修公司,搬家會去找搬家公司,去機場或者火車站不必找朋友幫忙,找個租車就可以解決,出去旅行不一定要有朋友在那邊,有酒店可以讓你自由自在的居住。
以前大家會說在外靠朋友,現在就變成了只要你有錢就可以了,當然這也就是市場化之后達到的效果。這樣來看,以前很多靠親戚或者友情可以解決的“經濟活動”就逐漸被市場化所代替,原來看似沒有收入意義的“經濟活動”,現在都可以變成以“錢”來進行結算了,這樣對每個人的收入會有貢獻,而個人的收入也會不斷增加,我們作為個人的“錢也多了”。
我們這種“錢”的收入確實增加了,但是這并不一定是真實的收入增加,因為在沒有市場化前這種收入和投資是本來就有的,好比張三幫助李四修了房子,原來可能就是相互之間進行幫忙,而現在基本被市場所取代被“錢”化了而已,因此當許多人覺得自己錢包錢多起來的同時,卻完全感覺不到更加富有,市場化之后“什么都要用錢算了”。
03 錢多了之后的不安全感
我們處在一方面是錢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是什么都要用錢計算的市場化社會體系下面,原來大家可能把注意力和經濟收入都投放在自己家庭和家族以及朋友親戚之間,可以不計經濟成本的互幫互助。但是在我們現有的社會體系下,家庭和親戚之間更多的是以感情交流為主,不再以經濟交易為核心,那么這個時候我們的錢多了之后就會考慮投入到未來的各種生活所需當中,但是目前金融產品的豐富程度遠不及發達國家,僅有的房產投資是大家認為最保險的投資方式,所以這么多的錢都會比較集中于房產上面。
市場化的“錢化”之后錢越來越多,但是金融的發展還不完善,作為普通的老百姓接受到的投資理財知識也不多,選擇投資品種和理財的空間因此也很小,能夠接受到的投資渠道也不多,導致一些資產價格的扭曲高估,因此在錢多了之后反而更難安排好未來的各種經濟需要,對未來深感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