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接受自己認為配得上的愛
曉曉得新男友據說是法律精英,小有資產,自己還有家貿易公司。
下班樓下第一次看到了他,穿著很普遍,一身剪裁得體的西裝褲加牛津風黑皮鞋,猛的一看,以為是同樓隔壁保險公司的,不過,當他和曉曉打招呼,抬起來的襯衫袖口上竟還別著一枚銀色袖扣,細節還是暴露了。
曉曉在公司干了一年多的人事,從開始的前臺做起,也算勤懇吧。小姑娘挺認真,肯學。剛開始入職時,站那總覺得戰戰兢兢的,像生怕做錯什么了的小學生,或許真是因為怕犯錯,做事倒也細心周全,愿意做好,待人禮貌一張笑臉,私下人緣還算不錯。
對于她這個男友,同事都算小羨慕加祝福。
可曉曉一直深深的不安,總覺得自己怎么這是天上掉餡餅了,對方太優秀,怕配不上,被小看了,絲毫不敢放松,都有點苦惱了。
上班熟了后,天天和我們嬉笑打罵的,現在去火鍋店的頻率從一周兩三次瞬間減至一月偶爾一次。曉曉說現在不管幾點回家,堅持敷面膜做護膚,精心愛護皮膚、頭發,每天穿著細高跟上班,說是為了更有女人味。且每天提前半小時,畫好淡妝涂好粉,小心翼翼地回到床上,擺好睡夢惺忪姿態,給她的男友一個完美的早安臉。
曉曉說為了保持神秘感,和長久維持關系,她學習了很多戀愛技巧。一周偶爾聯系一下她的Mrs right,約會一定要稍稍遲到一會,絕不對男友死纏爛打。有時候事情早早的做好了,自己在那無聊,也絕不打電話給對方,只等對方的電話。而對方在工作時發消息來,一定要等,過一會兒再回。自己可是一直在認真工作啊,親愛的真對不起,等會再說好嗎?
像他這種的男人不是都喜歡獨立自主有主見有一定自己的事業,外帶神秘感的嘛?
曉曉明明很努力的對待這段關系,對方喜歡什么在乎什么說過什么,時時刻刻的記著,不經意間展現,四兩拔千金般。可怎么說呢,以前的曉曉可愛,初生牛犢一般有股勁,戀愛后,像是彈簧一樣一直拉著,努力精致優雅,可太用力了太刻意了又要自己時刻淡定。
曉曉的的忐忑不安,我看在眼里,又不好說破。
后來,還是分手了。不知道誰提的。我們有些擔心她,她到恢復到戀愛前,一臉笑嘻嘻鬧,調侃再也不用裝了,累死了,又更積極的工作,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工作,早上吃大塊大塊的榴芒雙拼蛋糕,晚上繼續和我們涮火鍋,小清新又重口味。有幾次錯覺,看到她在茶水間對著綠植在發呆,那是她分手后自己買的。
在沉寂后還是爆發了,拉我喝酒,一邊哭一邊問我,為什么自己就不能幸福?太有自知之明是不是太不幸了,我知道我配不上他,所以我就讓自己變得更好啊,我到底錯哪了?我不停的安慰她,既心疼由心酸。
然后突然想起以前的電影,對曉曉說,有部電影叫想《壁花少年》,你看過嗎?艾瑪沃森演的,里面有段臺詞“為什么我和所有我愛的人,會選擇那些并不在乎我們的人?因為我們只會接受,我們認為應得的愛。”
曉曉聽完就笑了,沉默了,然后,又哭了,痛哭,眼淚斷了線,狼狽不堪,而我看卻到了一縷微弱的光,有點美。
曉曉她自己都不知道,和她名字一樣,小小一只,很可愛,笑起來的時候酒窩醉人死了;還自帶廚藝天分,洗手作羹湯的畫面多賢惠;淡妝扎著馬尾穿著牛仔褲時的青春簡單樣子,有多讓我們嫉妒。
曉曉也不知道,是那個比她優秀的男人看上了她,成功追求了她。
這些她都不知道,她只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勇氣坦陳地面對雙方,親手為自己的愛情故事畫上了句號。
我們只會接受,我們認為應得的愛。
我清楚曉曉的改變,從頭發絲到腳上的鞋,從魔鬼身材到精致面容,可還是不清楚她是不是真的改變了?我也不知道現實中有多少個曉曉?外表的光鮮亮麗,內心或多或少,層次不一,帶著惶恐不安。成為更好的自己,多漂亮的話啊,光看著就有了目標,像一頂太陽照著。都知道雞湯這號東西,逼著自己喝,不斷地照著調整,認真努力的工作生活。
各方面看似都在努力的“成為更好的自己”,可當幸福來臨時,總無法抓住,被絆住了雙腳般,不敢前行,明明內心期待滿滿。
如果說外表的改變是可行的,那面對親密關系的內心呢?
書上心理學家有觀點說,一個人在親密關系中的行為方式大多取決于童年的依戀模式,既孩子在童年是否受到悉心的照顧,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感。這種孩子與母親的依戀關系有三類,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回避型依戀,后兩者的人缺乏安全感,對于愛,疑惑太多。
童年已造成的細細碎碎的傷痛,大多數早已忘記,大多數人其實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各種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可正是這些長久的小事與氣氛造成了持久的傷害。
在無法察覺中,這些小傷害被你擠壓在最心底,在那慢慢發酵,沒有安全感,不知道如何去愛,也不認為自己可以得到更好的愛,我不夠優秀,我配不上他。
從來都不是什么配不配的上,值不值得,旁人眼中的金童玉女最后成了的有幾個?張柏芝謝霆鋒?毛寧和楊鈺瑩?還是歷史上的萬貴妃?而恰恰是那些稍許費解的,一世白頭到老
最后,在電影里,觀眾里在目睹每個人在困惑、掙扎、痛苦后,成長,也終于等到了happy ending。
艾瑪問那個壁花少年,
-為什么好的人會選擇錯誤的人約會?
- 我們接受自己認為值得的愛。
- 你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值得更多嗎?
- 我們可以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