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玉 祥
? ? ? 周末的一個下午,約了一個朋友去釣魚,這也是我一直想做但總沒做成的一件事。
? ? ? 我們驅車到了西淝河,就是謝玄“淝水之戰”的那條河,這是釣魚者常來的地方。我們之所以叫它“西淝河”,我想是因為這條河流經我們縣城西的緣故吧。這條河幾乎沒有受到過什么污染,所以水清魚肥。據說“淝河鯉魚”遠近聞名!那天天氣不怎么好,甚至下著細雨,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釣魚的興趣。河壩因為下雨有些泥濘,我們把車放在村口,拎著漁具徒步走到淝河西岸,找了一個位置坐下,開始準備。我的這位朋友釣魚可是既專業又敬業:說他專業,凈釣魚的漁具就兩大包,可說應有盡有,每次垂釣回來,總拎一大包“戰利品”;說他敬業,這輩子他好像就一件事------釣魚!一年四季從不間斷。從他身上我才知道“獨釣寒江雪”不僅僅是一句詩,而是現實存在!
? ? ? ? 我們理著線,說著話,他講的都是一些釣魚的常識,可我聽起來覺得釣魚怎么會有那么多講究!得說明一下,我喜歡釣魚,可這些年來幾乎沒釣過魚。印象中的釣魚還是小時候在自家門前的魚塘里釣魚。把母親納鞋底的大針在油燈上一燒,打個彎兒就成了魚鉤。然后再找一根母親納鞋底的棉線,一頭往針鼻里一穿打個回頭結,另一頭在一根短竹竿較細的那端系緊,最后再從柴火垛里抽一棵玉米秸,掐一個倆寸左右的小梃子往棉線中間一系,成了魚浮。再把棉線不帶鉤的一端系在一根小棍兒或短竹竿上,魚竿就成了!我用這樣的魚竿從魚塘里拽上來不知道多少諸如鯉魚、混子(長大后知道它的學名叫鳙魚。)這樣的釣魚者最喜歡的魚!那時候覺得釣魚再簡單不過。小時候最喜歡干兩件事:一是在自家門前魚塘里釣魚;再就是在雨后的第二天清晨看魚。整個塘面上黑壓壓的全部是魚!大的小的都張大了嘴巴拼命的喝水!這是我第二次來這里釣魚。第一次是去年的暑假,帶著孩子,四個小時釣到了一個細長的“竄條”,把孩子樂得直蹦!這就是我釣魚的水平。整整一個下午,我釣的很認真。小雨時不時的下著,河對岸一對夫婦一直收拾他們的魚箱,他們的兩個孩子站在岸邊看著他們。河面上也時不時有幾只水鳥飛過。我們坐在河邊,漫無邊際小聲聊著天兒,魚線拽上來、放下去……不知不覺天擦黑了。看看戰果:他兩大一小,兩個大鯽魚,一個“犁鏵面兒”(大拇指長、身體扁圓、腹帶彩色的小魚);我也兩大一小,兩個大“犁鏵面兒”,一個“小犁鏵面兒”!臨走的時候,他把小的扔回水里(真正的釣魚者不屑要這種魚的!)
? ? 過去我一直想釣魚但總沒釣成,現在釣成了。呵呵!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