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企業到底是為了什么?
什么是企業?什么是生意?兩者有哪些異同?
企業是什么?它有哪些屬性?它是什么構造?這些構件如何銜接并驅動企業運行?
企業的終極目標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意義何在?
所有這些至于我是如何的?
2.如何做企業?
企業之于一部車時如何打造?
什么才是好企業?
什么才是相對于我的好企業?
企業的最終歸宿是什么?
3.我在哪里?企業在哪里?
陸程箴言錄
任何人乃至任何組織,在任何時候遇到任何問題,均已具備解決這個問題所需的所有資源和能力。
如果你想賺錢,你當然能賺到,但你未必能做一個企業,更未必能做一個好企業。
大多數企業是從生意轉過來的,只有極少數企業是為了理想和抱負。中國絕大多數“企業”只是生意而已。
從現實意義看,那些為了理想和抱負做企業的企業是最輕松的狀態,其幸福指數也遠高于做生意的“企業”。
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信息!其它都是信息的變種和不同的存在方式。人只是信息的一種載體,在企業內含物中只占據了有限的份額。產品也只是一種溝通工具,相對來講,產品的信息承載力遠大于人,其溝通效果指數級大于人本身??捎^測到的事實是,大部分民營企業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多企業算不清成本,也談不上利潤。
從信息角度看,企業只是在試圖確定一些既定的“不確定”。“成功”的企業承認不確定,勇敢面對它,并在不確定中成長,最終到達另一種“不確定”。失敗的企業卻是無視“不確定”,終日尋找“確定”并在確定中確定消亡。
企業成功的最佳路徑是:真誠與善良、冒險與熱情、合作、規則和行動。
在中國現代意識形態下,失敗的簡捷路徑是走捷徑。其主要行為有找高手策劃、聽大師講課和花心。
中國無培訓,西方無策劃。說中國無培訓是因為中國式的培訓根本不是培訓。幾乎所有的策劃無非就是在試圖確定根本不存在的確定,其失敗也是注定和必然的。
培訓是個舶來品,其內涵是通過外力來改變個體行為以達到改善績效的目的。如果培訓對象沒有績效的正向改變,則“培訓”就是失敗的,必然造成資源浪費,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企業聽課后死亡的真相。浪費的太多了,不死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