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借錢,一開始我的態度與大多數人看法是一致的,這無非就是人情世故,用一次次的接觸與交集所攢下的情感換作一次可以作為衡量彼此價值的體現,簡單來說,當某一個人在說出需要借款數目的那一刻,你當下最真實的反應毫無疑問就是你對這個人的整體看法與接受程度的高低。
一些人你毫不猶豫,這證明這個借款數目在你心中還不足以超過你們過往的感情,一些人你會猶豫不決,這則證明這個借款你可借也可不借,這個人在你心中其實可增可減,但最后你還是借出去了,這個就是人性的弱點之一,心軟與過分的同理心作祟,最后一些人你會下意識就找借口拒絕,這種人在你心里,要么就是交集很少,要么就是你對他的看法與平時的接觸使你不愿與其為伍。
是的,當一個人說出對另一個人借款這件“小事”時,他是站在略微低一些的角度的,這時的你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同理心,此刻理智的作用不會很明顯,除非這個人的借款金額觸及了你對這個人衡量后的底線時,思維才會快速反應過來,下意識的尋找一些借口去拒絕他。
縱觀上述,其實就是想表達一個觀點,人是情感動物,大多數人不會很直接的去拒絕一些看似不太過分的請求,但往往這件事的結果會與我們所以為的理想中的結果事與愿違,甚至會被傷害。在我的記憶中回想起來的關于借錢這件小事,幾乎都是不好的回憶居多,然而自己卻又一次次在同樣的路口作出了同樣的決定,最后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如今再次回想往事,無疑是自己性格的問題,太容易滿足他人的要求了,總是不想去拒絕他人,最后反而讓自己感到不適,而他人在你這里每次都能簡單得到結果,便會覺得這一切自然而然,一切都理所應當,沒有任何心理壓力,于是便一次次循環往復,假如有某一次你拒絕了,那么彼此之間所謂的友誼便會瞬間出現裂痕,甚至從此不再有往來了。
毫無疑問,借錢對于許多人而言,是出自溫和善良與心甘情愿的幫助他人的一件事,但當朋友間出現借錢這件小事的頻率越來越多時,彼此之間的情感就會漸漸變得不再純粹了,一旦過度,那么分道揚鑣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沒有任何物質交集的朋友關系才是最長久的。這無疑是人與人相處最舒服的方式,情感可以互相拖欠與歸還,但金錢卻不能如此。
除開正常的借款關系外,在我們的朋友中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會信誓旦旦的說出一個還款時間,然后在把錢借到后就了無音訊了,甚至還款時間到了你不主動找他,他就似乎忘記這回事了,最后往往是不情愿的狀態下還錢,很顯然,這時候你們彼此的友情關系無疑是緊繃著的。
以上所述,看起來都是屬于正常的朋友借款關系,而讓我們感到氣憤的一些借款人,或許在每個人都有人生中也會出現過多次,這是心軟與太容易相信別人這個看似優點實則弱點的性格所致,而這也是讓我們學會重新思考,重新去改正觀念的契機。
有人說借款時像孫子,還款時就是大爺,這一點也不為過,當那些曾經讓我們相信的人,在自己經濟情況拮據時也毫不猶豫借款給他的這個人,在彼此約好的還款日里無動于衷時,或許一開始你還想著彼此之間的友誼感情,為這個人找借口,然而當時間一點點過去,這時的你似乎有一點掙扎,還是不好意思直接去問。
然后這個人在你心中的形象會慢慢改變,直到某一天你鼓起勇氣提起還錢這件事時,他開始找一堆理由,終于又說出一個時間,你繼續等,然后時間到了,他又一聲不吭,直到你再次找到他,然后又再一次的被推諉。即使這個人他在某一天把欠你的錢還上了,這時候的他在你心中其實已經不是朋友了,一段曾經自以為很真摯的情義最后會在一次次的失望與失落里支離破碎。
我在某一天與一個朋友對于借錢這件小事互相交流了看法,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只要朋友之間提出了借錢,那么彼此之間的友誼便不再純粹了,這或許有一些夸大其詞,但毫無疑問,朋友之間最容易被摧毀的就是借錢。當然,我們并不是說所有的借款請求都全部拒絕,讓自己成為鐵公雞,這樣的人顯然也不會有真正的朋友。
我們還得出了一個靈活應對借款的結論:“救急不救窮”。當一個朋友確實有急事找你借錢時,你便要做好他很長一段時間還不回來甚至直接不還款的準備,這時你的理智才是最清醒的,這個朋友在你心里價值幾何,在他不會還款的情況下可以無條件付出多少,你的心中會有一個衡量,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思考在哪一個數目之內是對方即使不還款你也可以接受的。
而這時候的你,才算是在某種意義上占據了主動權,即使真的遇到的結果是不好的,也不會感嘆自己的損失巨大與憤憤不平了。再換個角度思考,假設用一份在衡量價值后的金錢就可以真正去看清一個朋友,其實也是值得的,這可以使得我們在往后的人生中更加謹慎的應對這一類事情,分辨出來誰才是我們這條獨一無二道路上真正的朋友。
人與人之間,其實無論是在面臨任何事物時都是在心中有一把稱的,我們人生中會遇到許多人許多事,他們在我們心里的份量都不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事物的轉變,曾經很重的會慢慢變輕,曾經很輕的或許會慢慢變重。人無疑是一種極其矛盾的動物,我們的生活經驗使我們對待一切的感覺與看法漸漸更迭,又堅守心中那一份自生命開始便遺留的下來的執拗,即使動搖,也不可能傷害根本,這大抵就是人性了罷。
文 | 書海
2022.4.16.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