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時間,對中西部地區縣域電商發展的深入調查研究,以及與縣域政府在電商頂層設計規劃上的互動與磨合,作者看到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政府和市場聯動的熱潮背后,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發展這項新任務給政府主管部門在具體落地執行過程中帶來的巨大挑戰。
浙江大學CARD農村電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曲江
自2014年起,隨著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各項政策和文件的下達,以及阿里巴巴、京東等各大電商平臺的“農村電商”戰略的發布,電子商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始全方位滲透到縣域及農村。“麗水模式”、“臨安模式”、“武功模式”等各類型具有區域特色和借鑒意義的縣域電商模式不斷涌現,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成為政府商務及農業相關部門的關鍵職責和重要任務。
經過一年時間,對中西部地區縣域電商發展的深入調查研究,以及與縣域政府在電商頂層設計規劃上的互動與磨合,我看到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政府和市場聯動的熱潮背后,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發展這項新任務給政府主管部門在具體落地執行過程中帶來的巨大挑戰。
縣域與平臺合作三大群生相
這些挑戰,從政府與阿里“農村淘寶”合作態度和方式中可以略見一斑。
現狀一、招商項目,全權托管——將“農村淘寶”的合作當成是以往的各種招商項目,前期各種考察談判,一旦確定合作便撒手不管。認為遇到任何理念問題、人手問題、資源問題,應該由阿里自行解決,與政府無關,政府最后只需驗收結果即可;
現狀二、多方比較,舉棋不定——初步了解各大平臺的農村電商方案,既考慮平臺的影響力效果,又顧慮自身的投入,既了解大平臺的實力,又需權衡內部體系的需求。阿里、京東、郵政、供銷社各類農村電商網點四處開花、重復建設,費時費力而難見其效;
現狀三、注重形式、推進緩慢——認知到阿里平臺的實力和影響力,前期合作積極主動,合作儀式冠冕堂皇。但到網點考察、合伙人篩選等具體執行工作時,卻配合滯后,各種推諉,使得業務推進效率低下、難見成效。
以上3種現象,在各個縣域電商具體推進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這凸顯了在中西部相對經濟不發達地區,政府在落實電商發展重要任務時存在“有壓力、有動力、少意識、缺方法”的普遍問題。
與“村淘“的合作,并非是縣域電商布局的全部,但卻是建設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以“下行”作為切入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既有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的農村電商戰略,有內生創新力量形成的“趕街”、“樂村淘”、“淘實惠”等企業發起的農村電商服務,同時也有“國”字背景的郵政、供銷社旗下的農村電商業務。
阿里的“農村淘寶”戰略以消費品、工業品“下行”為啟動,通過網絡訂單量的提升,進行縣鄉村級物流體系的嘗試與突破,以其達成充分整合農村資源,幫助農產品“上行“,提高農民生活和收入水平的目的,更深層的意義在于培養農村的電子商務綜合型人才,為農村的電子商務服務業發展沉淀本地化人才。
發展縣域電商急需改變四大理念
對于地方政府,尤其是具體負責農村電商項目執行落地的主管部門而言,明確發展農村電商對于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深層價值與意義,是第一要務,這直接決定了在實操過程中是抱著甲方心態還是有強烈自我驅動力的區別。
其次,了解不同平臺、服務和業務的優劣勢,懂得合理“借勢”非常重要。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可以有民間的創新力量,自建農村電商服務體系,但與發展成熟資源豐厚的大平臺相比,無論在業務產品架構、商業邏輯設計、用戶服務細節等各方面均有較大差距;開放心態,合理“借勢”,主動投入,既能調動大平臺的優質資源為地方所用,又能激發當地青年的創業創新積極性。平臺投入、政府推動、民眾參與,三方協力使得農村電商體系建設有效率有結果。
再次,“人“的價值大于”貨“的價值,在選擇不同平臺合作的過程中,政府執行部門通常會權衡某個節點哪個平臺能快速賣出賣好農產品上,對于”賣貨“而言,無非是平臺在活動流量上的投入大小。發展農村電商,固然是需要將農民手中的農產品和其他產品以更好的價格更快的速度售賣出去,但更大的價值在于讓農村有更多掌握電子商務運作的人和群體。
否則,對于農村居民來說,永遠不可改變產品提供者的角色,而無法享受到電子商務通過改變供應鏈和催生服務業態帶來更多的實際利益和可能性。
最后,無論農村電商服務體系還是整體縣域電商的發展,不是一項階段性的任務還是一個長遠建設的系統工程。有一些區域為了完成電子商務進農村的項目驗收,或花大資金建設只有商品陳列沒有公共服務和運營的所謂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只有電腦網線無人運營的農村電商網點,或請一些擔保能夠通過項目驗收而無實際運營經驗的公司來充當縣域電商公共服務商的角色,只注重形象工程,不關注實際操作和可執行性。即便能夠完成任務,但對于本地專業電商人才的培育和縣域經濟長遠的轉型發展沒有任何意義。
縣域政府如何變被動為主動是關鍵
因此對于縣域政府的電商主管部門而言,變被動為主動,多學習多思考多創新,是能做好這項工作的關鍵。我們在重慶奉節調研時,看到在農村淘寶的公共服中心有村淘合伙人的定位宣傳海報,充分描繪了身為村淘合伙人的使命和價值“創業開路人、致富帶頭人、誠實守信人、鄰里和諧人”,這些文案出自奉節電商辦向主任之手,形象而又生動地描述了作為農村淘寶合伙人的核心價值觀以及對于農村和個人未來發展的意義。
貴州的湄潭,率先嘗試郵政與阿里在農村電商網點上的聯合運營。負責農村淘寶業務對接的團委羅蘭書記經過與村淘在業務推進過程中的多次磨合,提出了“村淘”合作新模式建議,即搭建一個村委+村淘+合伙人三位一體的農村電商生態圈,讓農村淘寶變成村級公共事業,成為村級集體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分調動政府、平臺和當地創業者資源,真正推動農村電商成為完善“民生工程”重要舉措。這些貼近業務實際的思考和創新,是政府一線電商管理人員,站在主人翁的角度,與平臺、企業、民眾充分互動的結果,是從一把手主抓電商意識,到各級官員推進電商落地的有效借鑒。
從“有壓力有動力少意識缺方法”到“有動力有意愿有意識有方法“對于政府而言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即有賴于一把手的重視和意識的開放,也需依托與電商相關的各級主管部門具體執行人員的有效推進。切莫將“一把手”工程變成“一個人”工程,也莫把電子商務系統建設,做成只能參觀沒有實效的“形象工程”,最終民眾反饋、市場影響力、電子商務統計數據會檢驗縣域電商發展的階段性成果。
嘉賓介紹:
曲江,浙江大學CARD農村電商研究中心副主任,《電商參考》專欄作家。阿里“8年陳”,電商運營專家,農產品及農村電商研究專家,2015年阿里研究院活水計劃優秀學者,著有《臨安模式》、《淘寶村的瓶頸與出路》等研究成果。
轉自電商參考? 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