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一到冬天呀,我的耳邊總能響起娘紡花時那紡車吱妞吱妞的聲音。
小時候,每到過年,就能穿上娘做的新粗布棉襖,那老粗布可是娘親手紡的線,親手織的布呢,穿在身上暖暖和和 ,一冬天都不冷!
一入冬,娘就開始支起紡車紡花了。在老家稱紡線為紡花。
冬天夜長,農活又少,一吃罷晚飯,娘就在堂屋地上墊一個草墊子,盤腿坐在上面開始紡花。娘紡花動作很熟練,右手搖著紡車,左手抽著棉花線,那線陀螺就固定在紡車另一頭錠子上,細棉花線就在陀螺的轉動中,從娘的手中不斷的抽出來,不一會兒,一個中間鼓兩頭尖的線棰就成了。
有時紡的時間可能太久了,腿都坐麻了,人都站不起來,這時娘就叫我們去把她攙扶起來。她就起來活動活動腿腳。這時,我和妹妹就拿著紡錘在屋里跑著玩。有時感到好奇,我也像娘一樣,坐在那里搖著紡車,但是我不是忘了抽線,就是顧不上搖紡車,總是弄不到一塊兒去。我們玩累了,去睡覺了,娘又坐在紡車前開始紡花了。
在用電燈之前,娘就點著煤油燈紡花。那燈光昏暗,但娘紡的線,又細又均勻,一點也沒受燈光的影響。我想那可能是她長年累月嫻熟的手工已經不需要燈光了。村里通了電以后,娘就坐在那里紡啊,紡啊,有時我都感覺到天快亮了,醒來看到娘還在那里紡花,一點也看不出疲倦的樣子。
白天,我去上學的時候,娘就又開始坐在紡車前紡花。那簸箕里已經有了一兩個紡好的線棰,當我下學回來的時候,已經是滿滿的一小筐了。如果不是為了給我們做飯,娘還會坐在那里一直紡下去。
娘要紡更多的線,織更多的布,為我們做好過年的新衣服,套上新被面。
線紡好了,接下來就是把線裝到織機上,當時我們家還有一個織布機,那是從大姨家搬到我們家的,在我們家,當時那可是一個大物件兒!我沒有看那個裝線過程,想必也一定是相當的復雜的,因為那密密的一捆線放在織布機上,是要花上一番的功夫的。
于是娘就整天的坐在織機上開始織布,我有時站在旁邊看,眼睛也隨著那梭子左右來回移動,那布幅也就在一直的往前進著。
娘有時織累了,去干別的活了,我就偷偷的坐上織機,學著她的樣子織上幾個來回,但那是織不成的,有時還把線弄斷了,于是就趕緊跑開,自然有時候是要招來一頓打,那段布也毀了,還要重新翻工。
我們全家蓋的被子,穿的衣服,都要經過娘一根線一根線的織出來,那得需要多長的時間紡啊、織呀!
大姐二姐也是娘的好幫手,她們紡線、織布的手藝也都是娘親手教的。
后來不再紡花織布了,但那個紡車還一直在老屋的墻上掛著。
我家很晚才有縫紉機。之前我們穿的衣服,無論棉的單的,都是娘一針一線縫成的。我小時候也經常穿有補丁的棉衣服,但從來沒有穿棉花露在外面的衣服,因為娘看不得我們的衣服上有掛爛磨爛的地方,不是用線縫上,就是找塊補丁及時的補上。
一直到上高中的時候,我蓋的被子還是用娘織的布做的被面。
娘去世后,我把父親接到城里來住,他帶了一個被子,那被面就是娘當年織的布!
紡車聲,拍著我不知道進入了多少個夢香,那聲音也許很單調,但它是我聽過的最美的聲音。
娘織的老粗布,沒有幾個花色,但那是我記憶里的,也是我見過的最美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