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森·本畢業于名牌大學(弗吉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學位,和很多與他相似的人一樣,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雄心勃勃。
參加金融咨詢工作沒多久他就意識到,如果自己主要的職業技能可以通過一個Excel宏解決,那么這些雄心壯志終會遭遇挫敗。因此他決定,需要提升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價值。
經過一番研究,本得到一個結論:他向家人宣稱,他將辭去人工電子數據表制作員的工作,成為一名程序員。
然而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寫代碼。但他依然做到了:一年半之前,本辭去金融咨詢的工作時,他一年收入為4萬美元,電腦程序員的新工作則可以拿到10萬美元。
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好奇:從年收入4萬美元到年收入10萬美元,他是如何做到的?他逆襲成功的秘訣就是深度工作。
01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Deep Work)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復制。比如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伯林根樹林中用石頭建起一座塔樓,保持清醒的狀態為此實現職業生活中的深度工作。他創作出一系列有見地的文章和著作,進一步支持和發展分析心理學(Analytical Psychology)。他后來也被稱作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后來發展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學習電腦編程之類非常復雜的知識需要持續地專注于需要高認知度的任務。這項任務是一種深度工作。然而,大多數知識工作者已經失去了深度工作的能力。本也不例外。
02為什么要深度工作?
一種更實際和關乎個人利益的主題:向浮淺工作轉變的工作文化,使少數能夠抵抗此種潮流、優先考慮深度工作的人享有極大的經濟前景和個人發展機會。
2012年,麥肯錫的一項調研發現,知識工作者平均每周有超過60%的工作是進行電子溝通和網絡搜索,其他工作者們則有將近30%的時間只是用于閱讀和回復電子郵件。
這種注意力支離破碎的狀態不可能帶來深度工作,深度工作要求長時間無干擾的思考。然而與此同時,現代知識工作者也并沒有游手好閑。事實上,他們稱自己和以前一樣忙碌。
在網絡工具的時代,知識工作者越來越多地用浮淺工作。諸如研究新的商務策略或撰寫重要的經費申請報告等重大工作,本可很好地受益于深度思考,卻也在受到干擾之后變得支離破碎,得不到很好的完成。
浮淺工作(Shallow Work)是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復制。
對深度工作更不利的是,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向浮淺工作發展的趨勢并不是很容易轉變的。
“我總是不停地上網,查看電郵;我根本停不下來,好似一種強迫癥?!北局v述辭去金融工作之前那一段時間里自己的狀態。
為了強調自己深度工作的困難,本講述了金融公司的上司讓他完成的一個項目?!八麄兿胍覍懸环萆虡I計劃,”他解釋說。
本不知道如何寫商業計劃,于是決定先搜索并閱讀5篇不同的現有計劃,然后通過對比和比較,理清需要哪些內容。這是個好主意,但是本遇到一個問題:“我無法專注。”
他承認,在這段時間里,有好多天幾乎每一分鐘(“98%的時間”)都在上網。而商業計劃項目,這個可以使他在職業生涯早期脫穎而出的機會,卻被丟到了一旁。
03如何深度工作?
后來本采用雙峰哲學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這種哲學要求將個人時間分成兩塊,將某一段明確的時間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時間做其他所有事情。在深度時間里,雙峰工作者會像禁欲主義者一般工作——追求高強度、無干擾的專注。在浮淺時間里,專注并非首要目標。這種劃分深度和開放時間的做法可以在多個時間層級上實現。
“我把自己鎖到一間沒有電腦的房間里:只有課本、筆記卡片和熒光筆?!彼麜陔娔X編程課本上做標記,將學到的關鍵點記錄到筆記卡片上,然后大聲讀出來練習。
最初遠離電子設備的日子很難熬,但本強迫自己堅持下去:他必須學會這些材料,要確保屋子里沒有使他分心的東西。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保持專注的能力逐漸增強,到后來經常能夠每天在那個房間里與外界隔絕5個小時甚至更久,不分心地專注學習這些艱澀的新技能。到最后他大約讀了18本相關的書。
兩個月的封閉學習后,本參加了難度很高的開發人員訓練營(Dev Bootcamp):一周100小時的網絡應用程序短訓班。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新打磨的深度工作能力,本表現得極為出色。“有些人沒有做好準備?!彼f,“他們不能做到專注。他們不能迅速學習。”與本一同參加這個短訓班項目的學生中只有一半按時畢業。本不僅畢業了,而且還是班上成績頂尖的學生。
深度工作有了成效。本很快就在舊金山一家科技創業公司找到了一份開發員的工作。
培養深度工作的習慣,關鍵在于越過良好的意圖,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別設計的慣例和固定程序,使得進入并保持高度專注狀態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后來他在辦公室對面的街上找到一套公寓,這樣早晨就能在其他人到來之前很早來到辦公室,毫無干擾地工作。
“運氣好的時候,一天第一次會議之前,我能有四個小時無人打擾的工作時間?!?/p>
“然后下午或許還能有三四個小時。而且我說的是真正的‘專注’:沒有電子郵件,沒有黑客新聞(Hacker News,在電腦技術人員中非常流行的網站),只做編程。”
寫在最后
對于一個承認過去工作中有時98%的時間都用來上網的人來說,杰森·本的轉變著實令人震驚。
杰森·本的故事突出了一點關鍵的經驗:深度工是在當今社會也很有價值的一種技能。
作者威妮弗雷德·加拉格爾說:“我將活出專注的人生,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