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想變得富有,為什么有些人能創造越來越多財富,為什么有些人努力工作僅維持中產,為什么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是貧窮......
是什么決定了通往財富之路?看了《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羅伯特·山崎的這段采訪或許能知曉:所有的根本是思維!思維又決定著人的行動!行動形成結果!...?
*現實現狀*
?教育
【教育系統】
很悲觀的現實:我們的教育系統僅有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這更多地教你如何不犯錯,如果將來更好地工作...,卻缺失了財商教育。這又讓我想起之前發布的關于猶太人的金錢教育,財商為何不是從孩子小時候教起。
【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壓制著孩子們變得更強大,一個很大的弊端是“不要犯錯”。一旦犯錯,就會受到各種懲罰,所以人們總是害怕犯錯,因此停止思考。學校的老師很多教授的都是他們自己不知道的,他們不實踐的。
真正的老師會教他自己在做的事情。因此,你要努力找到真正的老師。
【家庭教育】
絕大多數父母都是經過上面的教育系統栽培,很顯然會遵循自己接受的并轉給下一代。很多有高知學識的人會認為不屑談錢,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努力不去犯錯,好好學習,將來有份好的工作。這就是我們普遍的家庭教育,不是嗎?
?社會狀況
每個參與工作的【雇員】領著一份薪水,這個狀態會維持很長時間,為什么?因為當領到薪水時,大腦就停止了對金錢的思考,掉入一個“圈套”中。而付薪水的企業家呢?他們不為薪水工作,他們思考創造錢的大腦沒有停止思考。
?階層分析
不勞動貧窮階層?
注意,我說的是貧窮還不愿意付出勞動的人群(不是指家境或地域歧視),不付出的他們更多的是索取,索取后就是用光揮霍,他們麻痹自己的想法就是“不在乎錢”,其實搞錯了,事實是:金錢不在乎你而已!這些人口頭上最常說的是【我付不起】;
中產階層呢??
他們的金錢觀就是努力工作,獲取報酬,在必需支出后,能存錢積累財富。中產口頭言語最常說的是【I can not】,他們害怕挫折,會把自己放到一個假設的局限里,然后最后的結果就是所說變為了現實!
富人階層?
他們相信錢能生錢,付出=財富,財富是靠創造出來的,而不是存出來的。在面對挫折或失敗時,用擁抱的狀態,深信失敗使人成長,積累教訓。他們在面對付不起和我不能時,會說【How can I ?】,想辦法。
*看出思維的差別了嗎?*
窮人總是說“付不起”、“我不能”、“沒時間”……,而這些都是一句給懶惰找的借口。窮人總是被教導富人都很壞,很貪婪。或者會說“我不在乎金錢”。更為可怕的是貧窮思想會在家庭中傳遞下去……
窮人總是期待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可事實不可能是這樣,于是他們就逃避失敗,避免犯錯。
貧窮始于思維(我不在乎錢),存在于言語中(我付不起),最后終于實現。
而富人恰恰相反,他們會思考“如何付得起?如何做得到?”提出的問題促使自己去思考,學會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遇到問題學會解決問題,不要逃避。
想要富有,必須要付出,去創造。他們一直在做想問題的腦力發散鍛煉,這恰恰使財富機會更多,所以會越來越有錢。
他們可以很坦然地面對失敗,擁抱挫折,會認為這一切都是好的。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但有了知識才有了想象力。”
因此,富人總是在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付出,不斷創造機會,通過管理風險去進行各種投資,甚至成功的富人還會回饋社會,授人以漁,讓更多人真正富起來!
感悟:
*如何做出金錢思維調整?*
1.首先改變思維習慣,遇事多想想【How can I ?】,保持一定的求知欲,讓自己不滿足,不去做旁觀者;
2.接受并承認犯錯,挫折和失敗使人成長;
3.規劃好自己的事業計劃和財富計劃,找到自己想要的...,并keep going!
4.學習財商,并從小教育下一代,學習系統的財商知識,知道金錢如何運轉的,直到有一天駕馭它;
5.就是看完山崎的觀點,形成自己的思維,認清自我與他,與別人的不同,不掉入盲目自信里,找到自己的習慣最重要!
“堅持下去做你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