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千字的活動在簡書進行得如火如荼,現在開始升溫,出現了每天兩千字的號召。作為一個持續寫作者,我難免關注了一下,畢竟有那么多朋友在堅持每天創作,即使我們不相認識,至少給人一種有人陪伴的感覺。甚至有朋友因此從讀者轉為寫者,可喜可賀。
然而好處歸好處,我今天是來說說壞處的。每天一千字的號召著實誘人,練著練著就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海鳴威了,寫著寫著,第二本《圍城》就誕生了。誠然,勤加練習確實能夠提高寫作水平,剛開始你寫得跟坨屎一樣,寫著寫著你的遣詞造句就有講究了。然而我并不認為一定要逼著自己每天寫作,這是件因人而異的事。許多作家(或普通寫作者)高產,每天都能寫出東西來,那是他們適合這樣高密度的輸出,并且肚子里要有足夠的東西。
我自己就是個反例。曾經的我與其說是個寫作習慣者,不如說是寫作強迫者,雖然沒有固定的寫作時間,但一段時間不寫就開始難受,倒并不是因為有表達欲而難受,而是覺得自己應該寫了,必須寫了,必須有作品出來了。我花了很長時間才克服這份強迫,在此之前常常是打開電腦(或是攤開草稿紙)之后像便秘一樣難受,和便秘還不完全一樣,多少能憋出幾百個字,但憋著憋著就憋不下去了。把寫好的讀一遍以求靈感,卻發現這坨狗屎一樣的垃圾早已把自己逼上了絕路,思路混亂,風格不一,我再寫下去,瞬間曹雪芹附體也救不了這篇文章。
我在十幾歲的時候算是寫得多的,但好的作品都不是這樣硬憋出來的。那時我置自己的寫作強迫癥于不顧,兀自掙扎,盛產爛文。后來有個朋友告訴我,我寫不出來是因為讀得少,寫得多。確實這樣,我把肚子里的墨水榨干了,即使有個好的靈感也成不了文。再后來我又發現,除了讀得少,生活閱歷也不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終有一天你寫完了全部,沒了內容,還練什么去?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寫作節奏,你每天寫一千字若是感到疲憊不堪,很可能就是因為并不適合這么做。之前隔三差五寫一篇就把我折騰壞了,現在你要我每天寫作,我更樂于堅持每天鍛煉一下身體。我現在產量少得可憐,空白期可長達幾個月,卻漸漸安于這樣的節奏;我現在惜墨如金,為的是省下一百篇爛文的精力用來創作一篇像樣的作品。
號召者告訴你就算寫出來的是垃圾也沒有關系,這一點也因人而異。對于很少寫作或幾乎不寫作的朋友,嘗試以每天一千字的爛文作為開端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事實上有不少人因為自己剛開始寫得太爛而放棄,這樣的號召幫助你勇于正視自己的爛文;而對于注重質量的寫作者,若是不適合高密度輸出,根本不該每天創作,別說一千字,一百字都不能寫。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寫作功底與技巧之外,更需要一個好的靈感,這個靈感是與作者個人的心理及情感高度契合的,它能幫助作者寫出獨一無二的作品,別人模仿不來。此外還需要作者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沉浸于自己的情感之中,情感不是說有就有的,它比靈感的實時性要求更高,你突然感慨萬千正欲下筆成文,結果一哥們拉去你打籃球,打完籃球情感沒了,你記得剛才自己想寫什么,但已經寫不出了。重視寫作的人這個時候一定會找個無人打擾的環境,一鼓作氣,決不敢放棄寫出佳作的機會。這樣的機會,甚至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時常熬夜寫作(通常是原本都已經睡下了)、放下手頭重要的事為寫作讓路,僅僅是不愿錯過那些恰到好處的情感。
高密度的寫作極易導致作品質量的下降,更可怕的是,一個好的情感,在你頻繁寫作的時候被埋沒了。重視在文字中注入情感的寫作者,應該避免將其隨隨便便寫入每日的練筆之中,要不等你回頭來看,才發現這份寶貴的情感原本可以化為一篇佳作,最終卻浪費在一日千字的垃圾之中,而你很難為之再寫一次。
對我來說,寫作講究厚積薄發。你有一個點子,但是感情不到位,那就別寫,把它記在本子上等待下次感情來臨;你突然感慨萬千,但是心思煩亂,別寫,實在不行就寫一首詩;你想寫東西了,但沒有做好構思,別寫,寫出來亂七八糟,自己看著都難受。
人們寫作的目的分兩種(定向的除外),一是為自己而寫,二是寫給大家看。
為自己而寫的,沒人在意的心情小文、別人看不懂的文言詩詞、相當于加了密的意識流派,這些都是情感的抒發,別人不看也無所謂,你自己拿來品味足矣,但若是質量不佳,想必你自己也不愿品味。但事實上寫作者都有展示作品的欲望,公開為自己而寫的東西,這更要求你的文章足夠精致,才有讀者愿意去欣賞。
寫給大家看的,分享一個故事、一個思想、一種技術、一個資源集,重點在讀者,讀者看完是否能有所收獲,若是連你自己都看不下去的垃圾拋出來濫竽充數恐怕不妥,越來越多的人都每天發出一千字良莠不齊的文章,拜托你們有沒有考慮過簡書編輯們的感受?當然不是說這樣的練習文不能發,但發之前至少先自審之:你的文章對讀者來說是否有價值,網絡上不缺文字,缺的是高質量的文字,如果確實是坨垃圾,就自己收著不拿出來丟人了吧;如果是篇精致的佳作,恭喜你,痛快地拿出來分享吧;如果僅是部分精彩,請精簡其余無用的部分,以節省讀者的時間。
2014年7月14日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