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出生時,爺爺就不在了,聽父親說爺爺與奶奶生了四男四女,還生一個女兒送人代養。當為生活貧困,吃粗茶淡飯,住土坯窯,院墻大門也是土坯砌成,造形古色古香。可惜他只活了六十歲,因年老患氣喘病,經常吃藥,但最后沒有醫好,也末留住他。
聽村里一位姓候的大娘對我談起爺爺,她說,你爺爺是個好人,他曾當過村干部,為人秉公,喜歡幫助村民辦事,調解家庭糾紛;還會扎銀針,大小霍亂感冒,他是手到病除,無論誰叫隨到,從不拖延。
為此,患者為謝他,逢年過節,他成了眾人宴請酬謝對象,實在盛情難推,只好入席賞光。
爺爺還喜歡用自己的錢糧救幫村民,幫助乞丐,威信很好。他在農忙之余還是一個紅白喜慶優秀總管,村里村外,三鄉五里的人辦個大小事宴,總不辭辛勞邀請爺爺去做總管,他口才好,知書懂禮,把事宴打理的井井有條,令眾親朋家人交口稱贊。
聽村里一位當過民辦的劉老師潤奎對我說,爺爺還是個說評書能人,我那時還小,村戶沒有電視機,收音機也少的可憐,我們無聊聚到老人家里,點著油燈,燈光忽閃,看他抽著煙斗,吱拉幾口,煙霧騰騰,然后眉開眼笑給我們幾個搗蛋鬼講《水滸》《西游記》等書中故事。我們聽的如癡如醉,特別講到武松打虎,更是動作,虎嘯口技,生動活現,如臨其境;講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根金箍棒打的天兵天將落花流水,驚壞玉帝,派二郎神摛拿不住,只好由如來佛祖出手。其故事情節曲折動人,講的維苗維肖,栩栩如生,令我們留戀忘返。
聽著,我不由對爺爺肅然起敬。為有這么好的爺爺而高興榮耀。為自愧不如他老人家內疚。村里的魏大爺對我私下嘆息,你們的后代,在也難找象你爺爺一樣有才有德的人了。
只可惜,我沒能一睹他老人家風采,也不能與他交流思想,聽他講故事說評書,從中了解他的過去。只能翻開他黑白像,看著他,滿臉慈祥,兩眼有神。衣著撲素,手拿煙斗的灑脫。偶然小腳奶奶帶著我們清明節去給爺爺上墳,我跪拜他的墳前,手撫荒蕪中萌生的茵綠草芽,心生感慨。眼前滿是他會動的人像,正在拿著煙斗,微笑慈祥,對著我們在說評書……我想:爺爺能活在三鄉五里的人心中,也值了。他的為人處事,助人為樂,高尚品德,吃苦耐勞精神,永遠是我們后代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