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關于穆斯林
在七百多年前,一股強悍的蒙古騎兵一路向西,征服了無數個國家和民族。
大批被征服者背井離鄉遷徙到中國,其中很多人出自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
伊斯蘭教徒有個專門的名字,叫做穆斯林。
扎根中國的穆斯林,雖然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卻始終堅持自己的文化和信仰,還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如今回族主要分布在以寧夏為主的西北地區,當然全國各地也有,國家尊重個民族的習慣,在很多城市里都設有“回民飯店”或是“清真飯店”等 因為在他們的風俗中最有特色注意就是不吃豬肉。 所以這些飯店都是不用豬肉也不用豬油的。
02作者簡介
作者:霍達,女,回族。國家一級作家。曾是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
03作品及影響
一九九一年,《穆斯林的葬禮》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二〇〇九年,《穆斯林的葬禮》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新中國60年長篇小說典藏”、作家出版社“共和國作家文庫”。
二〇一九年,《穆斯林的葬禮》收入學習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穆斯林的葬禮》自問世以來,不斷重印,三十余年暢銷不衰,僅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一家的印數,即已突破五百萬冊,創造了嚴肅作品長銷、暢銷的奇跡,先后被列入“北京市十大暢銷書”“全國文教類優秀暢銷書”“家庭書架百種常備書目”“大學生所喜愛的作家和作品”“中國青年最喜歡的二十本古今中外名著”“一生必讀的三十本書”“一生必讀的六十部名著”“一生必讀的一百本書”“香港中文大學推薦的八十七本書”“二十一世紀新四大名著”,部分章節被選入高中和大學教材,在幾代讀者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04作者其他代表作
長篇小說《補天裂》獲第七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長篇小說和電視劇兩個獎項)
中篇小說《紅塵》獲第四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報告文學《萬家憂樂》獲第四屆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報告文學《國殤》獲首屆中國潮報告文學獎;
話劇劇本《紅塵》獲第二屆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優秀劇本獎;
電視劇《鵲橋仙》獲首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
電影劇本《我不是獵人》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少年兒童讀物獎;
電影劇本《龍駒》獲建國四十周年全國優秀電影劇本獎;
散文《義冢豐碑》《煙雨文武廟》獲香港回歸征文全國一等獎;
散文《為了那片蒼天圣土》獲全國政協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優秀征文獎,散文《聽?!帆@中華散文學會優秀散文獎。
代表作尚有電影劇本《秦皇父子》、話劇劇本《海棠胡同》等。
05作者與作品
作者作為回族人,對外展示本民族的一些民俗風情,這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以下是一段—穆斯林的葬禮上的禱辭:
啊,安拉!寬恕我們這些人:活著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們當中,你讓誰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為著他的報償而剝奪我們,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們來作試驗!
作者霍達將作品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
從容小主在寫小說的時候 也把沒一篇作品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樣。都是用心血澆灌出來的文字。
“請接住她,這是一個母親在捧著自己的嬰兒。”
這句話,是對編輯說的,也是對讀者說的。從那一刻,嬰兒脫離了母體,剪斷了臍帶,來到了人間。
當母親回頭注視著在人間闖蕩了二十年的孩子,不禁百感交集。感謝真主的慈愛,這孩子成長得很健康,而且人緣兒極好。我這么說,并不是因為她出世不久就戴上了茅盾文學獎的桂冠,更重要的是,她擁有了那么多真誠的讀者。
讀者的反饋:
有的回族同胞說,他從這本書里了解了自己的民族,增強了民族自尊和自豪;有的讀者說,她是讀著我的書長大的,《穆斯林的葬禮》改變了她的命運;有的年輕朋友說,這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使他懂得了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并將陪伴他一生。他們對這部作品的摯愛之情令我感動,但這些贊譽,我不敢當。
冰心在給《穆斯林的葬禮》寫國際版的序言時,她說在讀這本書之前,幾乎對穆斯林一無所知??催^之后,我深深贊同這點,我缺乏對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沒有。當然,穆斯林和回族僅僅是小說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還是要看一些專門的書。
《穆斯林的葬禮》不是史書,不是教科書,而是一部文學作品。
只是回族當中普通的一員,一名虔誠的穆斯林,一個熱愛祖國和民族的作家,我只是寫了自己所了解、所經歷、所感受的北京地區的一個穆斯林家族的生活軌跡,而不可能涵蓋整個民族。
還有的讀者以極大的興趣和我探討《穆斯林的葬禮》的藝術技巧,這使我想起一位前輩作家說過的話:“尋詩爭似詩尋我。”從某種意義上說,作家并不是作品的主宰,文學創作是一個奇妙的“互動”過程:你在“尋”她,她也在“尋”你。你為了尋找最佳的表現形式,“眾里尋她千百度”;而她好像是一件早已存在的、完整的、有生命的藝術品,等待著你的發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樣的創作狀態,對作者來說已不是苦行,而是藝術享受。《穆斯林的葬禮》不是依照作者的設計,而是遵循她自身的規律,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的。
二十年后回憶當初,早已淡忘了“分娩”的陣痛,有的只是母愛的溫馨和歲月的感慨:孩子大了,母親老了。值得欣慰的是,經歷了二十年的風雨寒暑,我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旺盛的生命力,既然我把她交給了讀者,就讓她繼續生活在你們中間吧!在她的二十歲生日到來之際,我謹向尊敬的讀者致以由衷的謝意,感謝你們二十年來對她的厚愛和呵護,并且希望在以后的歲月里仍然一如既往!
05故事梗概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小說大概講述了一個北京玉器家族兩代人
的故事,章節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時空的感覺。
這本小說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了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為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
通過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兩根故事線,一大家子人的悲歡離合,就這樣交織重疊地,從作者筆下娓娓流出?!耙坏篱T,隔著兩個世界?!薄粋€是玉的世界,一個是月的世界?;暨_用穿插的筆法,寫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為我們展示了穆斯林獨特的風俗習慣和人生歷程,描繪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臺上,悲劇,喜劇,輪番演出,不舍晝夜,無盡無休……”的“演出”,體現了他們生生不息的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06 書中金句摘錄
摘錄1:“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于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說:我永遠也不離開你!那么,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
摘錄2:愛就是火,火總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燒的是煤塊還是木材,是大樹還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閃耀著同樣的光輝!愛就是愛,它是人類自發的美好情感,我因為愛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
摘錄3:愛,不是獵取和占有對方,而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愛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就像信仰一樣永不改變,永不背叛!
摘錄4:最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喪失了意志和信念。
07 感悟
感悟1:從兩代人的凄美愛情中,看到愛情中的無奈和悲哀。有時候我們確實是愛著的,但也因為愛著,才會感到無奈,做出些傷到別人也傷到自己的事。愛情到底該是一種責任?或者說由責任萌發愛情?還是患難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點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么樣的愛情才能不被時間遺忘?
感悟2:住在“博雅”的人,雖然都有所成就,但結局也終將不得圓滿。不圓滿的結局是人生的宿命?還是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