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我們無法選擇身處的時代或是環境,唯一能選擇的是如何有效和積極地去應對。生活也許艱難,但你應對逆境的方式決定了你的命運。
在遇到逆境的時候,你是怎么看待逆境的,你是怎么樣處理逆境的,你是怎么樣應對逆境所帶來的心理上的這種壓迫感的,這個就被稱作逆商。我們要做生活中的攀登者,攀登者的特點是,他不是為了一個頭銜生活的,他不是為了得到一個社會地位而生活的。尼采說過一句話:“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諸他的一切苦難。”
認知心理學就是說你得首先改變你的認知,你要想改變你的心理狀況,不是要改變外在的事物,而是要改變你對這個事的看法,只有改變了認知才能夠改變你的壓力狀況。作者提到的最重要的一個認知心理學的原理,就是習得性無助,這是不可取的。第二個認知心理學非常重要的理論就是歸因理論,就是我們怎么確立我們的歸因風格。
具體怎么做才能克服逆境?第一步傾聽逆境反應。你首先要對逆境有覺知。第二步是探索自己對結果的的擔當。第三步是分析證據。分析三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不是已經無法掌控?這個事影響到其他哪些方面?這個困難會持續很久嗎?第四步做點事。你要把所有你能做的事列舉出來,列舉出來以后一步一步地漏到最后。克服逆境的方法是一定要做一些對這個社會有幫助的事情,才能夠真的從逆境當中克服出來。
停止思想災難化,第一個方法叫分心法。拍桌子喊“停”,轉移注意力,運動,都可以。
另一個方法叫重塑法。重塑法第一個就是你重新回歸到關注目標上,這事我的初心是什么?第二,叫渺小化。渺小化的治療能夠很有效地幫助你的內心恢復平靜。不要把自己的困難放大,不要讓你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不要讓你覺得你是全世界最無辜、最可憐的那個人。你的受害者心態和災難化就會減少。第三個是幫助他人。
德魯克說:“管理就是激發他人內心的善意。”他人內心的善意,就是讓他成為一個攀登者,讓他看到更遠的高峰。最后,總結一下逆商的四個維度:掌控感、擔當力、影響度、持續性。
你會不會一個東西,并不取決于這個東西難不難,而取決于這個東西對你有多重要。如果你覺得它很重要,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學得會。等待逆境的風暴結束,就是在等待生命終結。下意識地養成習慣,比有意識地培養習慣要容易。愿你我的逆商能力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