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賺錢,也能讓賺來的每一分錢,都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會花錢,也能讓花的每一分錢,都最大程度地明目帳清,才是真的會過日子。」
前幾天看到了一篇文章:什么樣的人可以稱作“會過日子”?
好多年不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從來不去理發店燙染護理,從來不自己花錢在外面吃一頓大餐,從來沒有買過花,買的所有東西全是實在又劃算的,不亂花一分錢……算不算很會過日子?
我認為這樣不算會過日子,這只能說是會省錢。
這樣過日子的概念傳承了幾千年,以前我們的物質太匱乏,人們必須不浪費一粒糧食一分錢,才能滿足一家人的溫飽,所以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總認為,只有精打細算才算會過日子。
節儉=會過日子。這個等式在過去可能是成立的。但是如今,大部分國人已經擺脫物質上的困窘,吃飽穿暖基本都不成問題,我們實在不該再把節省作為生活的準則,作為衡量一個人會不會過日子的唯一標準。
一個人,不買新衣服,不做頭發,不舍得吃好的,不舍得花錢看病,忽略自己的形象和健康,灰頭土臉咬牙切齒地攢著錢,這樣的節儉得不償失,不算會過日子。
而不舍得出去吃飯,不舍得買花看電影,不舍得一家人去旅游,不舍得在非基本需求方面花一分錢,這叫不懂生活,不叫會過日子。
小編有一個堂弟,平常都不舍得買新衣服,不舍得吃好吃的,哪里的超市有大減價就往哪里鉆,從不出門旅游,理由是出門玩又累又花錢,這真是掉進錢眼里了,這跟會過日子挨不著一點關系。
勤儉節約是美德,窮奢極欲是惡習,這無需討論,但這也絕不意味著花錢就可恥,省錢就光榮。在經濟條件尚好、賺錢能力也不差的情況下,一味地為了省錢而節衣縮食,降低生活質量,把本來可以寬松從容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苦苦哈哈,這難道不是對自己和家人生命的浪費嗎?
真正的會過日子,是把窮日子過富。而這個富,應該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物質上要充裕,精神上也得豐盛才行。
根據自家情況,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地把生活打理得有品質、有情調、有意思,才是真的會過日子。
會賺錢,也能讓賺來的每一分錢,都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才是真的會過日子。
會花錢,也能讓花的每一分錢,都最大程度地明目帳清,才是真的會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