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是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的長篇小說,小說以白鹿原為主要背景,講述了白鹿兩大家族跨越三代的恩怨情仇,以小見大地勾勒出從清末民初到建國之初,長達半個世紀的民族興衰史。《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去世以后,黑娃為他寫了一副挽聯:“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后方敢對青天?!?/p>
在人心叵測的白鹿原上,不管是白嘉軒、鹿子霖、白孝文抑或是田小娥,都是一介俗人,因為他們或多或少都有著人性的黑暗面,不是絕對的好人。唯一能稱得上是圣人的就是朱先生。
朱先生是誰?書中說:“他是白嘉軒的姐夫,最具智慧的人。他自幼便習慣于晝夜苦讀,孤守書案,一生飽學儒雅。十六歲應縣考得中秀才,二十二歲赴省試,又以精妙的文辭中了頭名文舉人。次年正當赴京會考之際,父親病逝,朱先生為父守孝不赴公車,按規定就要取消處試的舉人資格,陜西巡撫方升厚愛其才更欽佩其孝道,奏明朝廷力主推薦,皇帝竟然破例批準了省試結果。巡撫方升委以重任,朱先生堅辭不就,方巡撫再不勉強。朱先生隨即住進白鹿書院。因其始終淡泊名利,而能慧眼看世。每當眾人遇何種解不開的疑難問題,他都能僅憑幾句話使人豁然開朗?!闭麄€白鹿原上,沒有一個人不欽佩于朱先生的才學,也沒有人不敬佩他的賢德。他正直善良又不乏堅定的魂魄,參透時局卻不缺悲天憫人的熱血心腸??梢哉f,他是白鹿原上真正的政治領袖,也是白鹿原上真正的精神寄托。對于這樣一個近乎于“神”的人物,我們無法從某一個簡單的方面去評價。只能從他在書中的只言片語中,感悟他作為圣人的光輝。
朱先生的三句經典名言,足以使我們一生受用。
一、讀書原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無一不是盜名欺世。
讀書是為了什么?在舊社會的白鹿原里,很多人認為,讀書是為了展示才能,為了以后的發展。而在如今的社會里,也有很多人覺得,讀書是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但朱先生認為,讀書最根本,是為修身。為官不成之后,他就住進白鹿書院,終日與書籍為伴。讀到古往今來的名人傳記時,他反思自身,立誓以天下為先;看到孔子的儒學思想時,他徹夜思索,決定遵從儒家文化,將“耕讀傳家”作為白鹿原的祖訓,并刻成牌匾懸掛于堂上。當白嘉軒與鹿子霖,為了李家寡婦的六分水地爭執時,他挺身而出,勸阻兩家忘卻金錢之爭,重視鄉土人情。
“倚勢恃強壓對方,打斗訴訟兩敗傷;為富思仁兼重義,謙讓一步寬十丈?!边@是他做人的標準,也是對白鹿原的厚望。在清末民初風雨飄搖的時局下,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教書育人,培養新時代的棟梁。在白鹿原上人心渙散,異心橫動時,他親自勸誡,帶領他們走出迷茫。他將書中所學到的仁義精神,栽植在白鹿原的土地上,最終讓它在每一個人心中開出了希望的花朵。他的知識從來不是武器,而是一道橋梁,將愚昧無知的人,引入更光明的另一方。讀書,從來不是一句妄言。讀書可以使人明辨是非曲直,也可以讓人認清光明與黑暗。只有讀書的人,才有機會去見識一個更廣闊的精神世界。
二、房是招牌地是累,攢下銀錢是催命鬼。
朱先生從來不在乎金錢和名利。別的地方的人高薪聘請他去做先生,他拒絕了。官府邀請他去做官,他婉拒了。不是他看不起錢,而是他相信凡事都是盛極必衰的,金錢也不例外。白鹿原上的兩個家族,無一不為了金錢奔波。白嘉軒早年衰落,靠著妻子仙草帶來的罌粟種子發了家。當整個白鹿原上開滿罌粟花時,白嘉軒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錢是給他帶來了好日子,可也在悄無聲息中送來了災難。因為私自種植罌粟,他差點被抓。因為他開了罌粟的頭,后來兒子白孝文,同村其它人也都飽受罌粟折磨,連他自己也沒有逃過。當他的家庭陷入危機時,曾經因為種植罌粟而積攢的金錢,也被黑娃一夕之間搶空。折騰到最后,他什么也沒有,還反倒讓家人蒙了羞。鹿子霖也是這樣,他一生都在為金錢奔波,為了收白嘉軒的房子,他傷害了田小娥,陷害了白孝文,可以說是,壞事做盡??傻阶詈?,他所積累的財富,還是抵不過命運的報應。當他在破屋里瀕臨死亡時,金錢又有什么用呢?冷冰冰的,還不如一張被子暖和。錢是最沒有人情味的,在金錢和人情面前,多少人失掉了初心。成為了物質的附庸,最終被命運反噬,落得凄慘下場。也許錢不催命,真正催命的,是金錢背后那顆追名逐利的心。當一個為了金錢失掉底線時,也就離悲劇不遠了。人活一輩子,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除了金錢,自己還剩下什么。當我們看透這一點時,也就讀懂了朱先生這句話的真諦。
三、朋友之間,易得刪繁就簡。
清朝末年,西安的土地上刮起反正的大風,前巡撫方升逃出西安后,帶領二十萬大軍圍攻西安。朱先生挺身而出,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詩,勸誡方升認清局勢,放下屠刀,救百姓于水火。后來,方升果然聽從朱先生的建議,不再執著地守著舊時代,果斷退兵。
因為這件大事,百姓們將朱先生推向神壇,到處傳頌著他的功績,連當初請先生出山的官員,也要設宴招待先生。但朱先生只是拿起自己從方升那里收來的剩菜,說了一句:“朋友之交,易得刪繁就簡”。
在他看來,方升不是朋友,所以他必須禮數周全,勸他退兵。但此時迎接他的官員,是同盟人,根本無須再多費禮義。朱先生的做法,讓我想到古往今來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交,貴在真誠。不是不可以講究禮儀,只是沒有必要,當我們拋卻那些繁雜的禮儀,回歸最本質的交流時,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彼此的情誼。
朋友之交,易得刪繁就簡。交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誠心,真正的朋友不在乎數量多少,而在乎質量高低。一個好朋友,抵得過無數個匆匆過客。白嘉軒曾問過朱先生,怎么樣才能成為一個好族長?
朱先生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朱先生對白嘉軒的期許,也是他自己一生想要追求的目標。從現在看來,這句話似乎很難有人能實現,但對于朱先生來說,重要的不是實現,而是朝著這條路去走。朱先生稱得上是圣人,而我們是普通人,即便我們終極一生都無法成為圣人,但卻可以踏著圣人的腳步,一步步成為正直和堅定的人。
希望讀完朱先生這三句話,我們能讀懂讀書、名利和交友的意義。這三句話關系到人生的三個方面,值得一生收藏,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