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一,宇宙是什么?
第二,人類從哪里來?
第三,人生有什么意義?
如何找到答案?
這些都是人類的終極問題,您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呢?是用科學嗎?
“不是科學”
難道是神話故事嗎?當心被拆穿哦!
你以為我們認識世界,只有科學這一條途徑嗎?很多人認為科學很神奇,其實它沒有那么神。
沒有科學我們能使用手機、電腦嗎?沒有科學我們可以坐飛機嗎?沒有科學我們可以登陸月球,我們可以發射人造衛星嗎?
我現在就來戳穿你的科學神話吧。
你知道嗎?現在科學的“學科”,主要有哪些呢?
宇宙學、生物學、物理學。
這幾個學科,我告訴你,他們都是有問題的。
“宇宙學”
我們先說宇宙學,他們的支柱理論是“大爆炸理論”,
宇宙大爆炸是怎么回事?在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人們用望遠鏡觀察遙遠星系的紅移和藍移的現象,這樣可以確定他們是在靠近我們,還是遠離我們,當時我們以為說這些星系,都是在隨機運動的,但是觀測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所有的星系,除了極少數離我們很近的星系以外,其它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這是為什么?當時人們想到了一種解釋,那就是宇宙在膨脹,所有空間當中的任何兩個點,他之間的距離都在加大,就像一個氣球,上面有很多的斑點,當這個氣球被吹大的時候,任何兩個斑點之間的距離都會加大,那如果宇宙一直在膨脹,那他起初的點應當是很小的。
“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于137億年前的一個“奇點”,但是宇宙這個氣球它不是慢慢地被吹大的,他經歷了一個,暴漲的過程,瞬間就生成了一個廣闊的宇宙,然后再慢慢的膨脹,一直到今天。
“奇點”,是一個很小的點嗎?
最出人們是這樣認為的,“奇點”,是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一個點。但是很多人相信,“奇點”它不是一個實在的點,它只是一個時間界限。宇宙是從虛無中誕生的,可是這樣的理論也太奇怪了吧。是呀,但是這個理論,后來得到很多證據的支持,人們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理論。它表明我們的宇宙它不是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他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有限的。實在難以想象,難道宇宙只是一個氣球?是啊,宇宙他就是一個大氣球,但是問題來了,宇宙是在137億年前誕生的,在它誕生之前,有什么?宇宙是有限的,那么宇宙外面是什么呢?它為什么會發生大爆炸呢?為什么它不是均勻的膨脹?而會是一種暴漲,那這又是為什么呢?科學家怎么回答?科學家他們也講不清楚,他們通常采取一種回避的辦法。
說宇宙之外的空間和宇宙誕生之前的時間,是沒有意義的。
這為什么沒有意義呢?
這就涉及到科學的一個重要特點了。在以前哲學唱主角的時候,哲學家們,很喜歡思考,卻不注重對他們的思想進行驗證。有這樣的一個例子,亞里士多德說:“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比輕的物體快”。這很符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石頭掉下來的速度就很快,而與毛飄下來的速度就很慢。所以,他的這個觀點,2000多年來沒有人對它進行驗證。那后來,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一個實驗,把一大一小兩個鐵球同時往下扔,結果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就這么簡單的驗證一下,就知道亞里士多德錯了。
是的,經不起檢驗的思想就是空想。
是呀,這就是科學與哲學的區別了。伽利略是科學的先行者。它突破了單純的,邏輯思維,哲學思維,提出了科學驗證的方法。
是事實勝于雄辯,經過檢驗的理論,總比單純由哲學思辯得出的結果要可靠得多。
是啊,有了這個強大的武器,科學很快就替代了哲學的地位,驗證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說現在研究科學的人,認為用驗證可以作為界定是科學還是非科學的標準,他們認為科學就是要可證偽的,也就是說能夠檢驗的理論才叫科學。
我明白了,按照這個標準,宇宙誕生之前和宇宙之外的東西,對科學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接觸不到他,無法去驗證它。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驗證的方法成就了科學的輝煌,但也造就了它的局限。驗證依賴的是感官知覺,那人類的感官功能,它是有限的,而且,受到了時空的制約。那么你怎么肯定宇宙當中所有的事物我們都能感知,都能夠進行驗證呢?
是的,聽說暗物質,我們就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只能通過引力推測它的存在,其實我們身邊也有我們感知不到的東西。
比如,人的思維就是這樣,我怎么去感知你現在在想一些什么呢?我怎么去驗證?你有什么想法呢?所以現在科學實際上它局限于自然科學,科學和人文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鴻溝。
是呀,我想這點很多人都有感慨,科學家好像就是跟我們生活在兩個世界一樣。
是啊,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不全面的,他把宇宙誕生之前的時間和宇宙之外的空間,排除在科學的研究范圍之外,這樣的話,宇宙大爆炸理論他就是一個不完整的理論。為什么這么說呢?宇宙大爆炸理論,他研究的只是問題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宇宙誕生之后的演變過程。對于宇宙誕生的前半部分的問題,也就是宇宙從何而來的問題,他沒有辦法回答,也就是說它是不完整的。
那這樣該怎么辦呢?我們要怎樣才能知道答案?人們認識世界,不只有科學這一條途徑,在科學方法不適用的領域,我們可以嘗試采用哲學方法,但問題是現在很多人迷信科學,比如“方舟子”,他動不動就說要有科學依據。但實際上在我們感官無法感知的領域,我們是沒有辦法通過驗證的方法得到科學依據的,但是這樣就會被他們說成是偽科學。
你這么一說,好像還真是這樣,剛剛說的是宇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