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兩天,一個大學生辱罵外賣員導致其辭職的新聞上了熱搜。
從頭到尾聽下來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大一新生,而且還是個女孩子會說出來的話。
12月6日晚,安徽新聞出版職業學院一位女生點了外賣,但是這位女生既沒有寫對位置,也沒有留對電話號,所以導致外賣小哥聯系不上女生。
出于對外賣的負責,小哥沒有把外賣放在地上一走了之,而是把外賣拿走避免丟失,并且說取餐的時候和自己聯系。
直到20分鐘之后女生才回了消息,但她沒有絲毫愧疚之心,反而端著架子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冰冷地讓外賣小哥送去自己指認的地點。
外賣小哥耽誤自己的時間,給一個本就有過錯的女生進行了二次配送,說了句:“多給你送一趟一句謝謝不會說?”
這句話好像捅了馬蜂窩,招來對方長篇大論的辱罵,每一句話都得消音一部分。
“我本來就是顧客,顧客就是上帝,我不命令你命令誰?”
“你現在在這打工,你就是我兒子?!?/strong>
“要不要臉?出來打工就給我唯唯諾諾的好吧?!?/strong>
事情被曝光后,外面小哥的站長趕到學校進行溝通,但卻發現學校方面沒有任何誠意悔改,老師更是說:“小事,一個巴掌拍不響?!?/strong>
你把臉湊到我面前,我打你一耳光你看它響不響?
接著女生開始道歉,并且要求外賣小哥不要把相關截圖和視頻錄音放到網上傳播。
我覺得有句話說得還是很有道理的:“成年人的道歉并不是真的覺得自己錯了,而是害怕受到懲罰。”
所以在這件事情被曝光之后,有很多網友開始討伐外賣小哥說他不信守承諾,女孩受到的所有網絡暴力,他都有責任。
外賣小哥確實是錯了,錯在非要把奶茶送到女孩手中,錯在和女孩聯系幫忙保管奶茶,錯在當時沒有把外賣放在地上直接離開。
都做下這些事了,還怕被別人傳播嗎?無非就是想要個好名聲罷了。
大學生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做下的事要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02
在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也有這樣一名同學,因為不當言論而給予退學處理。
不知道事情經過的人可能會覺得小題大做,僅僅是說了幾句不得體的話,怎么會引起如此大的懲罰?
在去年的時候,這名同學就在校內直播,受到校方處分。他很過分,在直播的時候直接稱呼前方兩名坐在地上的女生為“坦克”。
這就是一種帶有明顯侮辱性的詞匯,尤其是對方還完全不認識他,不是出于調侃,也不是出于玩笑,僅僅是侮辱。
上前搭訕,索要微信。觀看直播的網友,其實在這時候就已經心里有些不舒服了。
之后這名同學更是過分,把女生的照片P成遺照放在網絡上,還在很多網友的評論下,發布一些難以入目的侮辱性詞匯。
網絡好像一張面具,能夠把這些人心底的惡魔最大程度地展現出來,所以他們無所顧忌,極盡骯臟,令人反胃。
這引起了很多網民的強烈抵制,并且還連累學校的聲譽開始變得不好,學校立刻處理了該學生,并且讓他刪除相關微博發布道歉信。
沒想到在今年5月份,又在微博上發布一些不當內容,真的令人難以置信,他認為自己出現這樣的惡劣事跡,上了熱搜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難道連最基本的禮義廉恥都沒有了嗎?
我不理解。
03
按照普世觀念來看,一個人學歷越高教養就會越好。
可越來越多的事實卻是學歷不等于教養,一個人的學識越高,可能越容易誕生利己主義者。
“大學生”從來都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也不能作為判斷一切事實的原因和依據。
它僅僅是一個標簽,僅僅是一個學歷的劃分,僅僅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階段,它什么都代表不了。
記得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每當我解決親戚的問題,總會有人夸著說:“誒,你們大學生懂的就是多!”
但如果我犯了什么錯誤,有什么東西處理不好時,他們又會說:“上大學有什么用?還不是這點東西都整不明白?!?/strong>
但無論是夸獎還是貶損,一切都是因為我個人原因造成的,從來與大學生這個身份無關。
就像是一個人的教養,和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與他的家庭生活環境有關,也與這個人的品性有關,唯獨不是一個群體的標簽能夠解釋清楚的。
在努力培養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注他的品德修養,因為這兩者沒有相關性,也不會產生必然聯系。
那么大學生應該變成什么樣子?
是高人一等洋洋自得嗎?還是仗著網絡面具無所顧忌?亦或是以吵架為榮,以戾氣為武器,肆意攻擊他人?
北大教授饒毅在畢業典禮時給這些畢業生上了最后一課,他說:
“請原諒我不敢祝每一位畢業生都成功、都幸福;因為歷史不幸地記載著: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
我祝愿:
退休之日,你覺得職業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遲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strong>
點個贊,希望我們回首望去,會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