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一名文案的進階路要花上十年的時間。很多剛入行的年輕人總以為文案是一條很長的路,的確,這一走注定了后半生的相依為命。
一水之隔,與之不同的社會主義國家。你可能花上一兩年的時間就已經正式揚帆起航,踏上了文案的征程。
職場里很多人都聽過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一件事情你只要堅持10000小時你就成功了。這句話其實包含了兩種含義:一是要足夠堅持下去,告別三分鐘熱度;一是碎片化時代的時間利用,下班以后的時間規劃。
除了戀愛,青春的那幾年獻給工作有何不好呢?
職場小白的進階之路
文案產生于廣告公司,很多大咖都是出身于4A或者本土廣告公司。對于文案這樣一個職位,乙方公司應該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歸宿。但是近幾年新媒體的崛起,搭乘互聯網+這樣的快車,很多甲方公司也開始建立自己的自媒體、開始了一條省錢的營銷推廣之路。
大學畢業后,憑著對文字的喜愛,就投了N份文案策劃的簡歷,最終被一家旅游文化傳播公司錄取。
在這家公司工作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時間,概括起來分為三個階段,打雜期、迷茫期、重生期。
第一階段的我充其量就是一個文員,干著行政、搜集資料的活。領導丟給我一個訂閱號,每天在各大微信公眾號里面找文章,重復著復制粘貼的工作。
除了干如此廉價的活,我還負責給我的領導制造各種麻煩。
就這樣在公司“混”了半年之后,開始運營一個景區的服務號。第一篇的文章閱讀量、轉化都不錯,算是一個開門紅。本以為接下來會一帆風順,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了。沒想到迎接我的是一次一次、一篇一篇的被退稿。
領導說我寫的稿件像是小學生作文,還說小學生都比我寫得好。這應該是對一個寫字兒人的最大羞辱了吧。想當年高中作文都被拿來當做范文來傳閱,寫的怎么就那么差了。
后來想清楚了,不是我寫的不好。是我寫的文章不適合發布在新媒體上,這是一個快餐化的時代,連咪蒙大神都在寫《致賤人》《致low逼》這樣大快人心的豆腐塊文章了,都不再寫《好疼的金圣嘆》這樣符合文人氣質的好文了。
一個職場小白,憑什么將你的愛好植入到商業軟文中呢?
沒錯,我寫的全部都是適合發布在《國家地理》上的文章。風格、深度、選題都不是一個新媒體編輯的自我修養。
長達三個月的時間的迷茫期,每天都被罵。也想過離開這個職業,真心覺得自己真的不適合這個職業,當初也只是憑著一腔熱血投入這樣一個職業,真的怕“男入錯行”這個咒語,畢竟非科班出身,廣告、新聞、中文的課程統統沒有在腦海中,連最基本的信心來源都無從獲得。
后來和主管談了一下,找到了原因,知道了需求。然后我算是正式開始了文案進階階段。如果說之前的工作算是文員,現在我才有資格稱自己為文案。
那段時間,我下班后就瘋狂地看雜志,看到好的句子就拿手機拍下來,整理素材文檔,去微信大號那里學習取標題……
上班是工作,下班時工作,周末節假日還是工作。工作已經與生活100%融合了。
有人說,你寫的文章里藏著你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愛過的人。對于一個沒有故事的平凡人,除了讀過一些大家都會讀的書,去過幾個大家都會去的熱門城市,簡直人生白紙一張。
改變自己,從穿著、改造出租屋開始,將小屋變成了一間咖啡館,只接待我一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逼自己過精致的小男人生活。
當然,也會走到大街上去看人,去猜他們的生活、在路上的心理。掃街也會收獲很多海報文案,成為寫作的素材又一個來源。
黃天不負有心人,終于在后來的品牌策劃中得到了領導的贊賞。
到現在文案上面很少被罵了,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方式。
一些心得,希望給同行人一點參考
1.聽到調性不好,千萬不要不開心。調性不好是指風格有點不適合而已,按照需求的角度來就ok了。
2.建立自己的素材庫,文案(Copywrite)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先摘再抄,摘抄很有必要,很多靈感改著改著就多了很多
3.民謠歌曲很多歌詞寫的超級nice,靈感來源哦
4.多看書,不是讀完就over了,要把精華抄下來,寫稿的時候肯定會用到
5.旅行,很有必要。天馬行空的創意不是閉門造車出來的,要到大街上、超市里、書店中找素材,這是靈感的來源
6.做一個有故事的人。
7.堅持寫作,看到此文的人一定要堅持下去。私下寫作不能定義為斜杠青年,應該看成是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另一種輸出,工作上的創作有可能不是100%的出于熱愛,但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可以利用寫作來鍛煉自己。
這幾條總結算不上金科玉律,也不是文案大師的指點迷津,僅僅是一個職場過來人的一點心得而已。
文案這條路。
很長,長到終其一生。
要想走得遠,必須時刻都在路上,身體可以安逸,靈魂必須時刻遨游天際,不然你的天馬行空從何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