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偶然間看到張充和先生寫下的這句詩,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能體味到其中的深意,只是試圖淺薄的理解著它。畢竟這是張充和先生在七十歲高齡寫下的,沒有足夠的閱歷與人生體悟,想必也難以得到如此深刻的感觸。
在傳統禮教中,尊老是一項從始至終的美德,也是年輕人的義務與責任;我更愿意用“敬老”這個詞匯去代替“尊老”。
對于比自己大的長輩,我向來是敬重的,我們不得不去承認,很多路是他們先替我們走過一遍,所以,后來的我們才不至于走的那么曲折。
越長大也越崇拜那些閱歷豐富的人,他們是往事的過來人,身份總是高于我們一等的,哪怕他們在一件事情上與我們有不同的見解,但也必然有他們存在的原因。
張充和先生認為,知己難求,但真正的知己不一定是如膠似漆,而是可以保持一定的距離,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無它的道理所在。
我喜歡“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為我的懶于聯絡找到了一個完滿的借口。
我其實也沒想到原來自己是這樣要強的一個人,自尊心強,連在最好的朋友面前,都不愿表現自己的懦弱;很多事情我不愿說,他們也絕不會強問。
這些年,我遇到的都是一群對我很好的人,他們與我非親非故,卻總是待我全心全意。
我一直以為,情感中彼此都應該有平等的付出。我對你好,你也應該對我平等的好;但是,細細回想起來,原來這么久,一直愿意留在我身邊對我好的人,我其實并沒有以等價的好去回饋給他們。
知音可遇不可求,如若一生也難以尋覓得到,那獨自一人漂泊一生也未必不可。
只是,在年歲的漸長中,除了看清楚忽輕忽重的體重外,我還看到了那些可以陪我走過此生的人。我不用擔心接下來微茫的一生自己要獨自飄零,因為,從始至終,他們是不會離開我的。
為了更好的留住你們,我也會慢慢學會怎么去愛你們。
?
科技愈來愈發達,其實只不過是為了掩蓋人們的愈來愈落寞罷了,科技讓你愈來愈放松,卻也注定讓你愈來愈孤獨。生命的孤獨在所難免。
回歸到我們現在身處的時代,網絡信息發達,你可以在屏幕的這頭向所有人訴說哀愁,你可以利用發達的網絡打發自己的落寞;我們每天在屏幕的這端,無形的接收著他人發射而來的信息,或許負能量滿滿、或許正能量蓬勃。
我們看到好久不見的朋友在微信里吐槽自己的新老師新同學,我們看見曾經只會買帆布鞋的小女孩得意的曬著自己新入手的包包口紅,我們看見曾經的學校男神身邊又換了一個女生。
我們在網絡上見證了太多的快樂,也見證了太多精彩的生活。回到現實中來,不免產生絲絲失意。
其實,還是喜歡只有一個世界的感覺,因為是唯一存在的,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里才會那么認真的去生活。
上大學的日子,不敢讓自己閑下來,所謂矯情是非多,都是“太閑”惹得禍。
但是,某些特質其實是我自身所控制不了的,比如:我還是學不會好好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我還是沒辦法成長為一個樂觀生活的人,我還是打不敗心里那個自卑的自己。
如果以后,我成為了被淹沒在人海里的那個人,成為了碌碌無為的那個人,那我誰也怪不了,都是我自找的罷了。
當命運給予我的好壞我都一一接受了,當我真的做到榮辱不驚了,當我真的能安靜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了,我想,我離那種自己希冀的人格也不遠了。
我期待著,并承諾在那天到來之前,好好喜歡每一個當下的自己,是那種充滿赤誠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