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社會的動物,從天性上,從生活的實際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觀察、經驗、理想、情緒等等宣示給人們知道,而且希望俞廣俞好。有的并不是為著實際的需要,而是對于人間的生活、關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歷、情思、想象等等,發生一種興趣,同時仿佛感受一種壓迫,非把這些表現成為一個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據這兩個心理,我們就要說話、歌唱,做出種種動作,創造種種藝術;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便利的,要推寫作。
一、寫作寫什么
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從原料講,要是真實的、深厚的,不說那些不可征驗、浮游無著的話;從寫作講,要是誠懇的,嚴肅的,不敢那些油滑、輕薄、卑鄙的態度。
二、寫作的源頭
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們的充實的生活。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發抒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生活充實的涵義,應該是閱歷得廣,明白的多,有發現的能力,有推斷的方法,情性豐厚,興趣饒富,內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
所以我們只須自問,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在向著求充實的路上?如其是的,那就可以絕無顧慮,待寫作的欲望興起時,便大膽地、自信地寫作。
要使生活向著求充實,有兩個致力的目標,就是訓練思想與培養情感。
訓練思想,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經驗來作假設的來源;使人有批評、判斷種種假設的能力;使人能造出方法來證明假設的是非真假。
培養情感,人是生來就懷著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養,自會抽芽舒葉,開出貌美的花,結得豐實的果。生活永遠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覺得這生活永遠是充實的。
三、開始寫作前
我們平時有這么一種經驗:有時覺得神思忽來,情意滿腔,自以為這是值得寫而且喜歡寫的材料了。于是匆匆落筆,希望享受成功的喜悅。熟知成篇以后,卻覺得這篇文字并就是我所要寫的材料,先前的材料勝過這成篇的文字百倍呢。因此爽然自失,感到失敗的苦悶。所以雖然說,如其生活在向著求充實的路上,就可以絕無顧慮,待寫作的欲望興起時,便大膽地、自信地寫作,但不得不細心地、周妥地下一番組織的工夫。
組織是寫作的第一步工夫,組織到怎樣才算完成呢?要把材料組成一個圓球,才算到了完成的地步。圓球這東西最是美滿,渾凝調合,周遍一致,恰是一篇獨立的、有生命的文字的象征。圓球有一個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環拱著。而各部分又必須合密無間,不容更動,方得成為圓球。一篇文字的各部分也應環拱與中心(這是指要寫出的總旨,如對于一件事情的論斷,蘊蓄與中而非吐不可的情感之類),為著中心而存在。而且各部分應有最適當的定位列次,以期成為一篇圓滿的文字。
如何實現既具材料到寫作成篇,要實行這種辦法,最好先把材料的各部分列舉出來,加以裁剪,更為之排次,制定一個全篇的綱要。然后依著寫作,同時再注意于每節每句的組織。這樣才是有計劃有把握的作文;別的且不講,至少可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的弊病。
四、寫作的文體
寫作文字,因所寫的材料與寫作的標的不同,就有體制的問題(寫作文體定義)。寫作文體分為:敘述、議論、抒情三類。
敘述文:供給敘述的材料是客觀的事物,要敘述事物,必須先認識它們,了知它們。下功夫去觀察。寫作敘述文,首先確定一個范圍,即文章的主旨,其次就是對材料的組織、裁剪與排次;假若敘述某事物的全部,則可用系統的分類方法。把主從輕重先弄明白;再將主要的部分逐一分門立類,使統率其余的材料。敘述的方法:1、自然的次序,比如從山腳開始一直到山頂/2、把最重要的的一類或一層排次在先,本應在先的卻留在后面補敘。
議論文:議論的總旨在于表示作者的見解。所謂見解,包括對于事物的主張或評論,以及駁斥別人的主張而申述自己的主張。議論一件事情只能有一個判斷,在一回議論里固然不妨有好幾個判斷,但它們總是彼此一致、互相密接的;團結起來,就成為一個圓球似的總判斷。議論文就是依據、推論、判斷這三者是議論的精魂。這三者明白切實,有可證驗,才是確當的議論。把這三者都表示于人,次第井然,才是能夠使人相信的議論。
寫作議論文:第一、要提示所以要有這番議論的原由,說出實際上的疑難與解決的需要。第二、要劃定議論的范圍,說關于某部分是議論所及的;同時也可以撇開以外一切的部分,說那些是不在議論的范圍以內的。第三、要把預想中應有的敵論列舉出來,隨即加以辯駁,以示這些都不足以動搖現在這個判斷
抒情文:抒情就是發抒作者的情感,寫作的標的在于發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