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灰蒙蒙的時候,我已經抵達了寶安機場,在踏入懸梯登機返回烏魯木齊匯報工作的這一刻,回想起為這段在廣東曲折而艱辛的扶貧產品對接路所做之努力,在走之前能夠讓我眼前一亮豁然開朗是一件讓人振奮和為之欣慰的事情,若鎩羽而歸一無所獲即使面對廣東熾熱烈空或者照如白晝的霓虹燈,我同樣能感受到什么是暗無天日和黯然神傷。
生活和工作不是數學,故沒有公式可遵循,亦不是物理沒有定律可套用,更不能簡單粗暴的有什么以標準答案來衡量,睡覺一天或者娛樂半晌豈能和我充實而忙碌的一天相比較,雖然多數時間屬于瞎忙活,但卻不亦快哉?
扶貧對接是國家響應之號召,也是社會慈善扶貧的追求所在,一個人無論能力有大小,順應潮流都是使命之所在,唯有把個人力量全身心投入其中,方能提現價值;就像把一滴水注入汪洋大海方讓水的生命得到延續,彰顯出力量,否則水的最終歸宿只能像熱氣一樣被無謂的蒸發,我個人和我們社會團體若不和大環境結合,也必將會被潮流淹沒和被大環境遺忘。
這次幫助新疆農產品走出來,得到了很多企業的信任和支持,本人對此受寵若驚和感激涕零。飛之前把這次的大致情況匯報出來,若能得到支持我以無憾此行,若不能得到理解,我也希望自己無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