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秦郿地人,以善用兵而事于秦昭王。昭王十三年封為左庶長領兵攻韓。次年又封為左更,敗韓、魏聯軍。以后連戰連捷,因戰功被封為武安君。
在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中。秦使離間計讓趙國任用了不懂兵法的趙括為帥。最后的結果是白起在長平坑殺了降者四十萬。自古以來,殺降最違道義。然而白起沒管這些。
后來因故秦王要再次派遣白起出征。白起結合當時的形式認為此次出征必敗無疑,因此勸阻秦王不要進攻。可長平四十萬人的冤魂又該如何告慰?秦王不聽,強命白起出征。白起也算是聰明,心知必敗于是就稱病不行。
然長平四十萬人的冤魂可是小聰明稱病就能躲過的?后來秦國出征不斷傳來失利的消息。秦王一次又一次請白起出征,白起躲著不出,讓秦王大為光火。最后的結果是白起被貶為士伍,又被命令遷出咸陽。
在遷出咸陽的路上,又有人給秦王打小報告,說白起在遷出的路上面露不滿。于是秦王就派使者賜給白起一把劍,讓他自盡。
白起將要引劍自刎的時候感嘆到“我對上天有什么罪過竟落得這個結果?”(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思考了許久,又說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士兵投降的有幾十萬人,我用欺詐之術把他們全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了。”(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
白起是有世間智慧的人。戰無不勝,趨吉避兇的手段可謂精湛。然而當世間的智慧在與道義相違時,又能有什么用呢?
其智如此尚且躲不過。后世智不足白起卻又心懷野心之人,不該感到顫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