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靈二帝在位期間,東漢的西北邊境屢遭外族襲擾,邊防壓力巨大。可貴的是,此時漢朝雖處在內憂外患之時,但西北邊境上接連涌現出了一批英雄豪杰。其中最富盛名的一共有三人,時稱“涼州三明”。此處用一章的篇幅,來簡單介紹此三人在西北為國家作出的貢獻。當然,比介紹貢獻更為重要的是,東漢政局即將迎來一場浩劫,而此三人,與后面的動蕩,多多少少有些聯系。
第一位:皇甫規,字威明,安定郡朝那縣人(現寧夏自治區南部,東漢末年時處在涼、并、雍三州交界處)。生于公元104年,逝于174年。將門之后,其祖父為度遼將軍皇甫棱,其父為扶風都尉皇甫旗。其弟曾任雁門太守,弟之子即皇甫嵩。說到皇甫嵩,想必大家伙就非常熟悉了。把這哥們兒放在整個中國古代歷史長河中都屬于排得上號的名將,往后的章節中我們還會著重講述。
第二位:張奐,字然明,敦煌郡淵泉縣人。生于公元108年,逝于181年。其父張惇,曾任漢陽太守。兒子張芝與張昶是書法名家,另一子張猛官至武威太守,后敗于韓遂而亡。
第三位:段颎,字紀明,武威姑臧人。逝于公元179年。段颎是西域都護段會宗的從曾孫(即段颎爺爺的爺爺和段會宗的老爹是同一個人),其先祖可追溯到公叔段。順帶一提,這個公叔段,就是各位翻開《春秋》時,讀到的第一篇,《鄭伯克段于鄢》里面的那個“段”。
三人的表字中均帶有“明”且三人均出生及生活在河西走廊,所以當時便被世人統稱為“涼州三明”。世人統稱此三人為“涼州三明”。順帶一提,文中的排名順序直接參考《后漢書·皇甫張段列傳》,至于為何書中如此排序,還需要等到將三人的故事講述完畢之后再來揭曉。此三人生活的時代,正是東漢時期邊患最為嚴重的時代,同時也是東漢王朝由盛向衰,出現轉變的時代。他們三人均經歷了兩次黨錮之禍,或多或少牽涉其中并對時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