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聽了喜馬拉雅上古典老師的文章《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他在書中提到了興趣、能力和價值觀,它們支撐著我們幸福的人生。
他寫道:興趣產生快樂,努力產生了能力,而價值觀則幫你發現熱愛的領域。我們通過修煉自己的興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打磨自己的價值觀,找到自我實現的平臺,在現實的生活中,收獲快樂,成就和幸福的人生。
過著快樂幸福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但怎么找到自己的興趣,提高自己的能力從而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呢?
01
首先讓我們來說說興趣。
百度詞條上解釋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以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興趣有個體在生活中長期形成的,也有在一定對的情景下由某一事物偶然激發出來的。
那我的興趣是什么呢?烹飪,打掃衛生,刺繡,養花,跑步,追劇……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前些日子逛街,看到賣十字繡的店里,各種大小不一的繡品。上面的圖案栩栩如生,非常喜歡,于是就買回來一個打算自己繡。回到家就迫不及待打開,著手繡了起來。當晚就繡好了一朵小花,心里好開心啊。第二天一大早起來,胡亂吃點東西,又開始繡了。
可是隨著線的種類顏色越來越多,不是這里纏住就是那里絆住了。弄得我樂趣全無且心情煩躁。后來只是為了盡快把它繡完,才迫不得已拿出來。
02
興趣應該是樂于去做的而不是必須做的;他不能影響你的生活,應該豐富你的生活;它會讓你熱血沸騰,而不僅僅是為了打發無聊時間而已。
也許你們也像我一樣,不知道自己的興趣點在哪里?那么就讓我們去嘗試吧。不去做,你怎么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呢?
我從小比較喜歡看書。
但在那個年代,農村的書籍比較匱乏。學生時期偶爾有點《故事會》、《讀者文摘》、《演講與口才》、《青年文摘》等在同學之間傳閱。步入社會后,書看的就越來越少了。直到有了孩子,在她成長求學的過程中,家中的書也越來越多。
那些書充實了我的許多閑暇時間。
《誰的青春不迷茫》、《我不懼怕成為這樣強硬的姑娘》里面那些雞湯文字好像和我這個年齡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看著里面每個青春勵志小故事,我好像又回到了那個懵懂沖動充滿活力的年少時期。
《富爸爸窮爸爸》沒有顛覆我的理財觀念,也沒能讓我的財商大增。但在其中我明白了資產和負債區別,也懂得了和孩子相處時應該理解他們的天馬行空,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平凡的世界》讓我在生活中遇到坎坷和不順時能夠坦然一些去面對。
《麥田里的守望者》、《追風箏的人》和《偷影子的人》這些外國著作讓我了解了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以及人們思維方式與我們的差異,也讓我感受到他們憤世后的勇敢;看到了跨越身份和種族那份至深的情感;以及一個溫暖的小男孩。
03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在手機上安裝了簡書,知乎,豆瓣,網易公開課,中國大學mooc,喜馬拉雅等APP,在現在這個年齡也努力嘗試著跟緊時代的腳步,并從中收獲一些知識來充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