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寫文章的習慣或者愛好呢?你寫的話文章會推薦給大家看么,大家反映如何?A寫了篇關于苦難對于成功者作用的文章轉發在微信群,自己推介:“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說苦寒你妹,老子本來就這么香”,喝了這碗毒雞湯,一天好精神。之后有幾個群友看了表示不錯,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只是個人情感的宣泄,這時M評價說少看亂七八糟的公眾號文章,多看書尤其是名著,對個人的修養才是最重要的。A解釋是自己的公眾號文章,M繼續表達對公眾號文章嘩眾取寵的標題的不滿,接下來就討論就跑偏了,M從標題和簡介推斷此文是將成功者背后都有特殊資源的支持這個事再拿出來曬,但A的文章不是這個內容,A對M如此評價自己的文章也不滿意,沒有看內容僅憑猜測就進行評判顯然不客觀。后來有位W有提出了一些觀點,這些觀點支持了A,支持M的人也發表意見……整個氛圍亂了套,慢慢的從討論觀點到言語中夾槍帶棒,最后M憤然退群。
我對討論問題的看法是支持、多討論,甚至發展為爭論,但是不要偏離方向。一個自嘲為“毒雞湯”的文章怎么就變成了群友爭斗了呢?
這里M僅從標題就對內容下論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現在各種聳人聽聞一驚一乍的文章標題確實非常多,大家的時間有限,注意力疲勞,作者們不得不靠吸引眼球的標題來拉動注意力,標題所能傳達的信息量有限,看了標題不喜歡大可以不看,而輕易的否定內容卻失了客觀。
討論當中群友們也有真知灼見,不過隨著焦點偏移開始互相攻擊,找對方言語的瑕疵,并開始截圖做證據……情緒慢慢戰勝了理智,對問題的討論變成了對用詞和表達的撕扯,明顯將矛頭指向了人而不是事,最終鬧得不歡而散。
觀點:討論甚至爭論都是好事,吃飯都要挑綠色的健康的,自己腦袋里面裝的東西怎能不多檢驗一下?古時就有以文會友以武會友,切磋一下無論“輸贏”大家都有收獲。當然,如果方法不對只收獲了憤怒、困惑等等情緒就得不償失了,最好是消除了自己思維中的瑕疵或者強化了某些片段或者碰撞出新的火花。我們何不看看我們爭論的是什么,為什么大家有不同的觀點,這樣那樣的觀點是從什么角度來看的,能不能為我所用,我能不能使出更好的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