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特喜歡吃柿餅,每天吃完晚飯后還得吃幾個柿餅作為零食。當然也喜歡吃柿子,買來的柿子都是紅色,充滿過年的喜慶。在很多國畫里也時常出現柿子樹的影子,紅色柿子點綴著灰色枝椏,取意柿柿如意。
老家后院有一棵柿子樹,如今也還健在,聽祖母說這樹和父親年紀相仿,如此算來也有六十余年。
老家種的柿子樹可等不到紅色柿子高掛枝頭,在過年時說一句柿柿如意。老家種的柿子樹是野生品種,不是北方的那種家柿子。它們的品種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野生的柿子一般是有核的。也不可能讓柿子在枝頭成熟,很多時候你還來不及吃,鳥兒們已經先你一步把柿子品嘗。
一般在深秋,就開始采摘。腰間扎一個布袋,爬上樹,先把位于樹中低枝頭的柿子先摘,高處枝頭的采摘太危險,故而每年總會留下幾個,可惜剩下的幾個也等不到柿子紅。那時采摘的柿子表皮還是綠色,摸上去硬梆梆的,不用說肯定是生的。把采摘的柿子放在米糠或者大米中捂上一段時間,等到它的外皮由綠色變成黃色或者接近于琥珀色,此時的柿子也已經變軟,稍一用力就可能把柿子捏爛。
抹去表面的糠皮,小心揭去外表皮,就可以看到那琥珀色的果肉,一口咬下去,甘甜軟糯無比。可畢竟是野生柿子,果肉不多,而里面的核卻不小。一般每個柿子里并排立著4-6個核。核的外面裹有一層近似透明膠狀物質,很有嚼勁。但小孩子們不會在嘴里咬去這層膠質,很多時候就直接吐掉了,每每被大人看到,免不了會遭到大人的說道,不吃好東西。
有時小孩子性急等不及柿子捂到熟透,去偷偷品嘗。那吃到嘴里就苦澀無比,不一會兒就感覺自己的口腔好像莫名地變大了一圈,無所適從,話也感覺說不清楚。上了學,學了生物才明白那是因為生柿子里面有豐富的單寧酸,只有熟透后才會減少,才不會澀嘴巴。那時大人也給我們猜有關柿子的謎語:
紅箱子,綠蓋頭,揭開來,咬一口。
但那時我就很疑惑,我家的柿子長得不是這樣的啊。哪來紅箱子呢,后來長大了,看到北方的柿子,才知道原來還有家柿子,長得扁扁的,尤其在冬天的時候還是很討口彩,(柿柿)事事如意。
長在柿子樹高處的柿子,因為太高無法采摘,只能慷慨地送給過往的鳥兒留下吃食。
最喜歡吃柿子的是“白頭翁”。一種上海本地常見的候鳥,它的額至頭頂純黑色而富有光澤,兩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環與白斑在黑色的頭部均極為醒目,老鳥的枕羽(后頭部)更潔白,所以又叫“白頭翁”。
白頭翁吃東西也喜歡分享,不停在枝頭嘰嘰喳喳。一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成雙成對。立在枝頭,喜歡啄食熟透的柿子。一邊吃一邊嘴里似乎發出評論,今年的柿子不錯,真甜啊!但白頭翁似乎和麻雀一樣,天生膽小,看到家人把門打開走到樹下,就撲啦啦地飛走。人一回屋,它們又開始大塊朵頤。
每年柿子樹的枝頭總會留下幾個只剩下空殼的柿子,在光禿禿的枝頭任憑風吹雨打,哪一天風一急就叭嗒掉到地上,歲歲平安!
如今這柿子樹還在,只可惜看不到摘柿子的人,滿樹的野柿子成了白頭翁的樂園。每到深秋,那嘰嘰喳喳的歡叫聲不絕于耳。
過年了,不知道那枝頭是否留有幾個紅色的柿子,在藍天白云下,柿柿如意。
2019.2.6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