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腦太能干了,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時常忘記,它并非進化得完美無缺。認知偏見、時代影響、性格所致、硬件缺陷都會導致我們大腦的不完美表現,這一章讓我們回到那個詞:情境。“行為經常是對情境的相應而不是基本的個性使然。”
? ? ? ?我最常有的認知偏見就是思維定式、自私,還有我厭惡不確定性。同時,對于所有人而言,處理復雜問題的一個基本方法就是簡化,這是大腦的基本機制,但是,它只是一種構建,而非客觀事實,事實可以復雜得無以復加。無數只的黑天鵝還在尚未被人類發現的柏拉圖圈中。認識這些認知偏見也許是我們能夠改變它們的第一步,但是第二步是什么呢?作者給出了答案,盡量少做預言、時刻準備迎接意外、適應不確定性、記錄而非記憶。
? ? ? 時代影響:這段話太好了,摘抄“在你出生時,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平凡的,都是世界運轉で天然組成部分。當你在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之間時,世界上創造出で任何事物都是新鮮的、令人振奮的、革命性的,你可能以此為職業。三十五歲之后創造出的任何事物都是有悖于事物的自然順序的。”(道格拉斯·亞當斯《懷疑的鮭魚》)
? ? ? ?性格所致,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比較容易有的沖突。
? ? ? ?硬件缺陷,對這部分感受比較深。不僅我們的大腦保留著一些低級功能,包括一些健康上的問題也許都與大腦進化得不完善有關,比如暈車,比如聽覺、視覺的敏感,或許就與大腦邊緣組織的不完善有關,對一些并不構成威脅的信號反應過激,那么我們就需要訓練我們的大腦或者神經組織,不那么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