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脈絡(五)

這期會講完中唐詩的脈絡。上期提到新樂府運動,那么什么是新樂府運動?它和漢魏樂府又有什么關系?

簡單地說,這是一場現實主義詩歌運動。

在講這場運動前,先解釋一下樂府這個名詞。樂府,在秦朝已有,是朝廷設立的掌管音樂的官署,漢武帝時明顯擴張,在民間搜集大量詩歌整理并加工、配樂,為朝廷宴飲、祭祀等活動服務。后世將這些入樂的詩稱為樂府詩(或稱漢樂府)。

我們可以聯想到《詩經》的來源“采詩說”,《詩經》中的大多數詩其實算是已知的最早的“樂府詩”。

樂府雙壁:《孔雀東南飛》,《木蘭詩》

西漢的樂府有比較明確的行政分工,分為樂府令和太樂令,前者執掌天子及朝廷平時所用的樂章,是以楚聲為主的流行曲調;后者主管郊廟之樂,是前代流傳下來的雅樂古樂。

漢樂府多為敘事詩,沿襲發展了五言和七言詩,間有雜言詩,對歌行體及五七言詩的傳統的形成有重大關系。其押韻形式靈活,有句句押韻的,有隔句押韻的,也有隔兩句或三句押韻的。宋代郭茂倩編有《樂府詩集》。

南北朝以前的樂府詩統稱為古樂府。它的特點是多采集于民間,可以入樂,通俗易懂,反映現實等。

“新樂府”最早由白居易提出,含義是自創樂府題目詠寫時事,(即用新題,寫時事),口號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不過,新樂府不在意入樂與否。(劃重點)

新樂府運動詩人有元稹,白居易,李紳、張籍、王建等人。這些詩人的活動主要在憲宗元和與穆宗長慶年間,故又將他們的詩作稱為“元和體”、“長慶體”。

而在此之前,杜甫也進行過樂府新題的創作活動,如《兵車行》《麗人行》、《悲陳陶》、《哀江頭》等。(是用樂府詩體的新題,后被元白奉為先聲)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是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他曾四度遭貶,也一度官至宰相。后暴病,白居易為其撰寫了墓志銘。

元稹少年、青年、中年都有一段看起來刻骨銘心的愛情。

元稹在唐傳奇《會真記》(又名《鶯鶯傳》,是《西廂記》的藍本)中寫道“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據說元稹因追憶初戀崔鶯鶯(原名崔雙文)而寫下頗具自傳性質的《鶯鶯傳》。有興趣可以看看小說中張生和崔鶯鶯的詩詞交流,很奇怪,書中和書后到底是兩回事,元稹與崔雙文的愛情無疾而終。

元稹《春曉》: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猧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曉寺情。

寫時隔二十年對初戀的想念和悸動。

元稹的結發妻子韋叢,出身富貴而淑良賢惠。但是相濡以沫七年后,韋叢便因病去世(韋叢終于27歲)。

請看元稹的《遣悲懷三首》: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讀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種難言而無法忘懷的傷感,“不能說,不能想,卻又不能忘。”

韋叢的死給元稹帶來極大的震動。這時,31歲的元稹遇見了42歲的薛濤,彼此情投意合。不過,才三個月,元稹便因官職調動離去,薛濤則脫下紅裙,換上了道袍。

后來還納妾安仙嬪,娶妻裴淑,撩劉采春……

元稹另有《離思》五首、《菊花》等近體詩名篇。

《離思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也是寫對韋叢(或崔鶯鶯)的愛情。(怎么說呢,說一套,做一套?)

《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他最具影響力的新樂府詩歌是《連昌宮詞》,與白居易的《長恨歌》并稱。《連昌宮詞》是一首敘事詩,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中說:“連昌宮詞實深受白樂天、陳鴻長恨歌及傳之影響,合并融化唐代小說之史才詩筆議論為一體而成。” (白居易作《長恨歌》﹐寫成后讓陳鴻作《長恨歌傳》,共傳于世。)

有《元氏長慶集》傳世。

元稹曾在一詩末注:“樂天曾寄予千字律詩數首,予皆次用本韻酬和,后來遂以成風耳。”前人多以為這就是次韻詩的開始,不過,據考證,盧綸有和詩《酬李益端公夜宴見贈》,這就在元白之前。

所謂次韻,亦稱步韻,就是用原韻字依次相和。另有用韻,依韻,前者是用原詩韻的字而不必順其次序。后者亦稱同韻,和詩與被和詩同屬一韻,但不必用其原字。

元白之間的酬答詩很多,仿佛世間真的有友情一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晚年篤信佛教,號香山居士,是“香山九老”之一,又號醉吟先生。他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白居易初至長安,以詩謁著作佐郎顧況,顧況初見其姓名,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后說:“道得個語,居即易矣。”白居易自此名盛。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所謂賦得,即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古原草送別”五字都能在此詩中找得到。這首詩情景,哲理,典故都有,是白居易青年詩的巔峰之作,像是杜甫的《望岳》。

講白居易繞不開他的兩大長詩,《長恨歌》和《琵琶行》。

據說,《長恨歌》與白居易對青梅竹馬的初戀湘靈的感情有關。母親因門戶觀念拒絕了白居易與村姑湘靈的婚姻,在37歲,白居易終于絕望地和別的女人結了婚。白居易為湘靈寫了許多詩,如白居易的一首詞《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這些詩里頻繁的出現了“恨”字。后來,將這種恨意化作詩意,寫下了長篇詩作《長恨歌》。

后人賞析《長恨歌》,多從愛情或政治或兩者共兼的角度出發。這首詩有點艷,名句也多。從愛情方面講,唐玄宗與楊貴妃被寫的很癡情,很標準的愛情公式。清代洪升的戲劇《長生殿》是對《長恨歌》的繼承。從政治方面講,諷刺安史之亂。

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是他一生的轉折點。《琵琶行》不僅寫琵琶女,也寫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首名句也多,描寫琵琶女和琵琶聲很到位,在琵琶女與自己之間轉換的很自然,有高潮,也有低谷。

《唐詩解》:“《連昌》紀事,《琵琶》敘情,《長恨》諷刺,并長篇之勝。”

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也是唐朝文學大家,有白居易風格,作唐傳奇《李娃傳》等名篇。

接下來講元白之間的詩詞互動。

據統計,他們之間唱和長達三十多年,詩篇加起來有近千首。

他們同登科第,同拜校書郎。

白居易五古《贈元稹》寫“自我從宦游,七年在長安。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 “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

在《寄元九》寫“月夜與花時,少逢杯酒樂。”、“況隨白日老,共負青山約。”

元稹《酬樂天》“昔作蕓香侶,三載不暫離。逮茲忽相失,旦夕夢魂思。”、“官家事拘束,安得攜手期。愿為云與雨,會合天之垂。”

后來,元稹因公赴外地。同一天,白居易寫《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李十一:李建。三人曾同游曲江,游慈恩寺諸院。

元稹寫《梁州夢》: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心有靈犀的兩個人。

元稹先是遭貶,幾年后,突聞白居易被貶,寫下《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然后元稹又奉旨從唐州還長安,同時白居易去江州。

途中白居易寫詩《藍橋驛見元九詩》: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那時,白居易正是失意之際,而他覺得只有元稹的詩能安慰他……

元稹又遭貶通州。白居易在江州寫詩《夢微之》:“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元稹和詩《酬樂天頻夢微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

兩人斷斷續續各在一方通著詩信,有時借公事相會。終于,白居易聽到了元稹的噩耗,在祭文中,白居易寫道:

“嗚呼微之!始以詩交,終以詩訣,弦筆兩絕,其今日乎?嗚呼微之!三界之間,誰不生死,四海之內,誰無交朋?然以我爾之身,為終天之別,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與公緣會,豈是偶然?多生以來,幾離幾合,既有今別,寧無后期?公雖不歸,我應繼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時隔九年,白居易還是忘不了元稹,并寫下了這首“情詩”,

《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頸聯名句,悲傷無法抑制,“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

白居易的新樂府出名的有十首《秦中吟》,《賣炭翁》等。

《秦中吟.輕肥》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

朱紱皆大夫,紫綬或將軍。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云。

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諷刺上層生活,很深刻,對比強烈,末句見血。

蘇軾稱,“元輕白俗”。輕,輕佻;俗,俚俗。

據說白居易的詩要改到連老婆婆都能讀懂才罷休。

白居易曾蓄妓多名,其中樊素、小蠻因“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而為后人所知。

另有名篇《錢塘湖春行》、《大林寺桃花》、《憶江南》、《池上》、《觀刈麥》、《問劉十九》、《望月有感》、《放言》、《暮江吟》等。

《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 》:

 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

老元,元稹;短李,李紳。(李紳身材矮小,時人稱“短李”。)

白居易有《白氏長慶集》傳世,現存詩有2800多首,為唐代之最,與“李杜”并稱唐朝三大詩人,確實做到了“身后文章合有名”。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后為李德裕黨派重要人物。與元白交往密切,是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他與李德裕、元稹同時稱三俊。

他因兩首憫農詩被稱為憫農詩人。(近代,從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詩卷中發現了李紳的第三首憫農詩)

憫農二首

其一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

通俗質樸,對比強烈,揭露社會矛盾。

其二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道理深刻。

(第三首: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

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

我愿燕趙姝,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他附和元白作有《樂府新題》20首,不很出名。他曾為元稹 《鶯鶯傳》命題,作《鶯鶯歌》。

《鶯鶯歌》

伯勞飛遲燕飛疾,垂楊綻金花笑日。

綠窗嬌女字鶯鶯,金雀婭鬟年十七。

黃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蓮質。

門掩重關蕭寺中,芳草花時不曾出。

它與《鶯鶯傳》相得益彰,并流傳后世。

不過,從歷史的記載看,李紳的詩風與其為人有點出入。

他雖然為人剛直,但也酷暴,好結黨營私,晚年經手“吳湘案”,因黨爭枉殺吳湘。(怎么說呢,李紳有點像《紅樓夢》中的賈雨村)

張籍(約766年- 約830年),字文昌。曾調補太常寺太祝,與白居易交識切磋,在10年太祝期間患目疾,幾乎失明,后人稱之“窮瞎張太祝”。曾任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等,世稱張水部、張司業。

據馮贄《云仙散錄》記載,張籍十分迷戀杜甫的詩歌,將杜甫的詩作一首一首燒成灰,然后拌著蜂蜜一天吃三匙……

他與朱慶馀的詩詞互動:朱慶馀《閨意獻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張籍《酬朱慶馀》: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文人相重,酬答俱妙。

代表作:《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細節真實。

《沒蕃故人》

前年戍月支,城下沒全師。

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委婉而深摯,尤其是頸聯、尾聯,很慘烈。

新樂府詩作有:《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

這是一首政治抒情詩,用了比興手法,很細膩委婉。據說連李師道本人也深受感動,不再勉強他。

另有《野老歌》,《各東西》,《筑城詞》等。

宋代王安石的評價:《題張司業詩》

蘇州司業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張籍的樂府與王建并稱,是為“張王樂府”。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曾為陜州司馬,世稱王司馬。

代表作:《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善用白描,語言凝練,境界奇妙。

《調笑令》

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

用典收放自然。

《新嫁娘詞》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惟妙惟肖。

王建的樂府詩語言通俗而思想深刻,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代表作:《射虎行》

自去射虎得虎歸,官差射虎得虎遲。

獨行以死當虎命,兩人因疑終不定。

朝朝暮暮空手回,山下綠苗成道徑。

遠立不敢污箭鏃,聞死還來分虎肉。

惜留猛虎著深山,射殺恐畏終身閑。

寫的很有意思。

另有《田家行》、《水夫謠》、《羽林行》等。

王建也因宮詞聞名,他寫了一百首宮詞,為后人還原唐朝宮廷提供了大量材料。

代表作:《宮詞》

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

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

明快而有頓挫,寫宮女命運的苦痛。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是成都樂妓,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詩今僅存90余首,收在《錦江集》。因被韋皋賞識,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女校書,又因性格“狂逸”,在任收禮、走后門,被韋皋發配松州,以至于寫下“十離詩”(即十首離別詩,是一種詩體。)

《魚離池》

跳躍深池四五秋,常搖朱尾弄綸鉤。

無端擺斷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后來,她遇見了元稹。

她寫下《池上雙鳥》: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

元稹離去,剛開始雙方還有書信來往,薛濤還特地制了桃紅色的方便寫詩的“薛濤箋”,最終還是相忘于江湖。

薛濤一片幽恨,寫下《春望詞》。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薛濤終身未嫁,脫去樂籍后做了個女道士,寂寞地度過了后半生。

劉采春,伶人,周季崇之妻。在《全唐詩》中錄存有六首。

她歌喉動人,是古代的鄧麗君。在一次演唱中遇見了元稹,元稹贈詩《贈劉采春》: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里常州透額羅。

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有流傳說,劉采春與元稹展開了一段婚外戀,后來又被元稹拋棄而跳河。

代表作:《望夫歌》(即《啰唝曲》)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

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唐代四大女詩人:薛濤,李冶,劉采春,魚玄機。

順帶講一下李冶,魚玄機放在晚唐詩。

李冶,字季蘭。后為女道士。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僅存詩十八首。

《唐才子傳》描述:美姿容,神情瀟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

她曾開劉長卿的玩笑說“山氣日夕佳”(諧音疝氣,一種病),劉長卿同樣以陶潛的詩對道“眾鳥欣有托”。(這是一個葷段子。)

所以,李冶又被劉長卿稱為“女中詩豪”,性格豪邁不拘小節。

代表作:《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言淺意深。

《明月夜留別》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層城。

很新巧生動,據說是寫給朱放的。

《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寫的很流暢,由淺入深,有意境。

這期講了新樂府運動及新樂府詩人,還有幾位女詩人。元稹、白居易、李紳、張籍,王建,薛濤等。

回顧初唐,盛唐和中唐詩及詩人,盛唐詩以浪漫主義為主,到了中唐,或者說安史之亂以后,詩風便漸漸過渡到以現實主義為主。

那么晚唐詩又是怎么樣的呢?

李商隱的標配詩《無題》,杜牧之的揚州風流,韓冬郎的艷詩,溫庭筠、韋莊等人的花間詞,等等,上承了什么,又下啟了什么?

敬請期待下期:晚唐詩的脈絡。歡迎提問。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66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2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0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1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02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3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1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68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90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88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7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4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9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3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