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度對于時間的影響:十二個時辰,對應地球自轉一周,以子時為晝夜交界點,才符合十二個時辰對應一天的象意。北京的子時,卻不是美國的晝夜交界點,所以一律以北京時間來看是有問題的,需要換算為當地時間。
緯度對于月份的影響
書中原文是這樣:“由于氣候是由緯度決定,所以南北半球的節氣恰好相反,因此天文時間的月柱在同一時刻是完全相反的,其規律是南北半球月柱“天沖地沖””
【以回歸線為界,生活在地球三個區間的干支歷法】: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寒暑變化以及周期交替,讓我們古人總結并制定了四季和一年的歷法,北回歸線以北的人都處于這種季節變化中,所以我們的干支歷法同樣適用(至于微差下文論述)。但是北回歸線以北的人剛好和南回歸線以南的人氣候相反,所以李順祥的這段話,我覺得適用范圍在這里,但理論上并不適用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的人,赤道只有兩個季節,我們的四季燥濕規律和他們并沒有寒冷走勢上的對應點,他們應該有適于自己的歷法,有自己的五行關系。(所以我覺得不要給一直生活在這個區間的人算命,因為他們的五行不是我們的干支能夠量化的)。
四值作為外因,是所有術數的根本,上面的觀點:干支五行方法不適用于生活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人事。(重組下應該可以)
【干支歷法攜帶的五行能量,在上述適用區間內隨著緯度的變化所呈現的規律】:其實所謂夏至最熱,是因為太陽光線垂直于北回歸線,北回歸線上的人才知道什么叫最熱,什么叫“丙火猛烈,欺霜辱雪”,越往北走,火勢越小,寒濕越重,直到極圈,幾乎感受不到燥熱,所以我們的干支歷法所攜帶的五行能量,燥濕成分會隨著緯度增加而改變,所以緯度影響氣候,氣候影響性格,越往北方的人,越冷淡,越率直。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中提到;人們因氣候不同而導致明顯差異。寒冷國家的人對快樂不夠敏感,溫暖國家就要敏感一些;寒冷國家的人情欲就沒有溫暖國家的人豐富。(借孟德斯鳩的這段話來佐證我的想法,我們一年只有一個夏天,赤道上的人過完365天他們卻經歷了兩個夏天,所以午月生出來的人就比我們多,所以性情火熱的人就比我們多,孟德斯鳩說的氣候對于性格的影響,其實就是緯度對于人的五行格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