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談及朋友,我有兩點很深刻的感受。
以前的朋友不聯系了,新的朋友又沒交到。
突然發現自己處于一個孤島。
男友一個人充當了閨蜜,朋友,男朋友,逛街伙伴等多個角色。
但是,很無味。
畢竟跟朋友在一起的快樂不是應付的男友能替代的。
一個人好像也能活,畢竟有手機,有美團,有微信。
但是,心中也難免在想,我咋就越活越狹小了呢?
02
以前想象的世界任我闖蕩,那是和朋友一起胡吃海喝,浪蕩天涯。
但現在一回頭,身邊連個人都沒有。
為什么呢,這是為什么呢?
蘭姆說:“童年的朋友,就像童年的衣裳,長大了就穿不上了。”
這句話,說的我好想大哭一場。
那些我曾經的朋友們,你們的朋友圈再也沒有我的身影。
你笑的那么燦爛,但是身邊卻再也不是我。
我們在一起只能回憶過去,再無新的話題。
說好一輩子的友誼,一輩子的終點,大概就是16歲。
過年的時候,參加過一場同學聚會。
但除了靚麗的合照,以及挨個給他們點贊,
回到家,心里空落落的。
缺少了心與心的交流,大家都在證明自己過得并不差。
我們一下子變成了對立面,而不是同一占線。
不聚還好,聚了更糟。
03
老朋友漸行漸遠,而新朋友,又很難結交。
首先是,我們再也不想將就了,除非遇到特別契合的朋友,
否則我們很難讓自己包容誰。
委屈自己還不如看劇,不和心意還不如一個人待著。
怎么舒服怎么來,
如果朋友不能帶來比一個人相處更好的體驗,
那么我們很難讓自己走出去,手拉手做朋友。
其次,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單一。
就拿公司來說,以前下班大家都是聚在一起。
現在呢,下班就各回各家,除了上班時間,我們幾乎沒有私下交流。
就連中午吃飯時間,也是一人一個電腦,一人一個耳機,跟誰說話,就得暫停播放,摘下耳機,挺麻煩別人的。
以前,女生們一塊逛街,是一件簡單的事,但現在,約了好幾個星期,季節都快過去了,也沒約到一起。
所以,寧愿手機選購,快遞,不滿意退貨,也不愿意出去。
最后,交新朋友需要時間,精力,但我們變得越來越懶了。
我還要從我叫什么,我的性取向,我喜歡什么,我不喜歡什么,我來自哪里說起。
挺累的。
說完,還要看價值觀,愛情觀等,一不一樣。
不是說,三觀不同,不能做朋友嗎?
04
現在大家都越來越有個性了,不愿意主動,也懷有戒備。
不愿意改變自己適應別人,對別人的熱情又懷有懷疑。
比如我,
前幾天在公交站牌遇到了一個姑娘,
我走著,她上來就夸我衣服好看,然后問我在哪買的?
我們恰好住在一個小區,她還找我要了微信,
我感動極了。
好喜歡這種浪漫的相遇啊,好久沒結交陌生人了。
那種充滿信任的好感真好,
但是我突然發現她是做直銷的,
一直在跟我說,她們的產品多好,讓我加盟。
能不能單純點,能不能看在我長得美的份上,單純地交個朋友。
顯然,我長得不美。
以后,再遇到搭訕,加微信,我都是拒絕的。
再遇到特別熱情的,我都在想是不是有所圖。
看三體的時候,里面的預言說的挺準的,也挺可怕的。
未來我們可能會越來越陌生,分裂為一個個單獨的個體。
我們不再需要社交,通過各種技術,我們能很好地生活。
比如,吃飯,直接點餐,房間墻壁上有通道,直接就送來了。
每個人都有一個虛擬空間,你想了解誰,直接在家里,用VR虛擬技術就可以了解他的過去,現在。
不敢想,到那時人類會怎樣。
不過,人總是會適應環境的,到時候可能又會出現很多新的東西。
比如我,現在平日沒約,一個人就看看書呀。
看看電視劇,綜藝啊。
也挺好。
人都是環境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