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別人的人通常也討厭自己,緊盯著自己的缺點,對自己的優(yōu)點視而不見。
1.為什么討厭自己?
書中提到:之所以只看到缺點,是因為下定了“不喜歡自己的決心”。為了達到不喜歡自己的目的,才只看缺點,不看優(yōu)點。
比如,有一個女孩有臉紅恐懼癥,她害怕見人,一到人前就臉紅。
她偷偷喜歡一個男孩,想治好臉紅恐懼癥之后馬上跟他表白,希望能夠交往。
從表面上來看,這件事是有一個女孩為了向意中人表白,首先必須治好臉紅恐懼癥。
事實果真如此嗎?
為什么她會患上臉紅恐懼癥?為什么總是治不好?那是因為她自己需要臉紅恐懼癥這一癥狀。
對女孩來說,最害怕的事、最想逃避的事是被自己喜歡的男孩拒絕,是失戀可能帶來的打擊和自我否定。
她是為了給無法表白的自己找了一個借口,或只是害怕被拒絕才捏造了臉紅恐懼癥。
只要有臉紅恐懼癥在,她就不必鼓起勇氣表白,或者即便被拒絕也有理由說服自己,而且,最終也可以抱著“如果治好了臉紅恐懼癥我也可以……”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
類似的例子:
考生:如果能考上好大學人生就會一片光明
上班族:如果能改行的話一切都會順利發(fā)展
典型的句型:“如果……就好了”
為什么討厭自己?
那是因為我們太害怕被他人討厭、害怕在人際關系中受傷。
就好像有臉紅恐懼癥的女孩害怕被男生拒絕一樣,我們也害怕被他人否定。害怕被別人輕視或拒絕、害怕心靈受傷。我們認為與其陷入那種窘境不如一開始就不與任何人有聯系。也就是說,我們的真實目的是“避免在與他人的關系中受傷”。
作者認為: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系的煩惱,任何煩惱中都會有他人的因素。
我們是太懼怕人際關系才會變得討厭自己,是在通過自我厭棄來逃避人際關系。
2.為什么討厭別人?
跟討厭自己類似,并不是因為無法容忍A的缺點才討厭他,而是先有了“要討厭A”這個目的,之后再找出了A的各種缺點。
為什么?
是為了逃避與A之間的人際關系。
回想自己也有過類似經歷:總是看到別人的缺點,并將缺點放大,而對別人的優(yōu)點視而不見,雖然會一直提醒自己要多關注優(yōu)點。我可能也是為了逃避與別人的關系,所以找到別人的缺點,然后心安理得告訴自己“他不值得交往”。
聯想到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似乎不是依據客觀事實理性做出決定,而是先做決定,然后搜羅各種證據來支撐自己的決定,以此顯示我們決策的科學性。
比如,喜歡一個人,便搜羅他的各種優(yōu)點,連他摳鼻屎都覺得可愛;討厭一個人,就會覺得怎么看他都不順眼;想結束一段關系,就會搜羅各種結束關系的證據。而所有的優(yōu)點和缺點,只不過是我們?yōu)榱俗屪约旱臎Q定顯得正確而找出的支撐。
為什么會看到別人的缺點?因為下定了決心要討厭他。
為什么討厭他?因為想要逃避人際關系,所以才會“捏造”他的缺點。
作者認為,把問題歸咎于別人,是在找借口回避自己的人生課題。
3.為什么很難衷心祝福別人?
你潛意識中,把別人當做伙伴還是對手?
如果當做對手,便很難100%發(fā)自內心為別人的成就送上祝福。
作者認為:如果在人際關系中存在“競爭”,就不可能擺脫人際關系的煩惱,也不可能擺脫不幸。
假設我們把周圍人當做競爭關系,難免就會有競爭意識,用勝負衡量,容易產生“A考上了重點大學,B找了個特別漂亮的女朋友,C進了知名企業(yè),而自己卻是這樣”,此時,別人的成功和幸福就意味著我們的“失敗”,自然無法衷心給予祝福。
回想自己,很多情況下,自己也無法衷心祝福別人,可能是我潛意識當中把他們看做競爭對手,所以當他們取得成就時,我無法發(fā)自內心為他們開心,會感到莫名的失落。
如果意識到競爭勝負,那么必然容易產生自卑感,拿自己與別人比較,久而久之,會不自覺把別人都看作是對手。
我不喜歡與人交往,極有可能是在我的潛意識中,把他們當做了“敵人”,不是我害怕與人交往,是我害怕他們比我強,害怕自己輸掉家人/領導/同事對我的愛和認可,因此,一直活在競爭中,非常疲憊。
書中說:如果能夠體會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情況就會不一樣。
一旦從競爭的怪圈解放出來,就沒有必要戰(zhàn)勝任何人了,也能擺脫“或許會輸”的恐懼心理,變得能夠真正祝福他人的幸福,并且能夠為他人的幸福積極貢獻,和別人成為伙伴。
從今天開始,我們不妨鼓起勇氣,嘗試把身邊人當做伙伴。
我是大白,工作 3 年攢下 50 萬后,我終于裸辭了。
一個普通的 90 后滬漂女生,在簡書分享成長故事,挑戰(zhàn) 100 篇原創(chuàng)文章。
關注我,一起成長??
戳鏈接查看我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