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緣分,就是這么奇妙。
去年的端午節(jié),我在深圳,作為DISC雙證班F50期第10組的助推,“緣分”讓我選擇的組員當中就有楊淑妍——深圳埃里克森深圳分院院長、敦敏教練星球創(chuàng)始人。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在深圳,作為DISC雙證班包班課《賦能教練》的學員,“緣分”又讓我選擇向75歲的瑪麗蓮博士學習教練,而楊淑妍就是這場活動的承辦方之一的負責人,和海峰老師一起,將這門課在雙證班社群落地。
這次包班課助教的T恤很有意思,每個人的背后都有一句話:更多____,從對話開始。比如我們第3組的助推郭農(nóng),她背后的一句話就是:更多溫暖,從對話開始。
在第一天活動即將結(jié)束的環(huán)節(jié),海峰老師邀請每一個助教上臺做自我介紹,并說出自己T恤背后的一句話時,我一邊看著他們激情四溢地宣告,一邊在心里暗暗地想:如果是我,會寫哪個詞語呢?
他們說出的詞語都非常積極正向,有幸福、精彩、可能、覺察、真實、改變、美妙、支持、陪伴、選擇、啊哈、靈感、能量、Bigger、綻放、快樂、成長等,我也想到一個臺上30多位助教都沒有提到的一個詞:樂趣——更多樂趣,從對話開始。
而這種樂趣,首先是源于我給瑪奶奶提的問題,被她選中回答的時候帶來的樂趣。正如瑪奶奶所說:問題是思維的食糧,思維通過問題而打開。
從第一天進入到課程現(xiàn)場后,我就像一個心懷巨大好奇心的好奇寶寶,腦子里有很多的問題抑制不住地向外溢出來,想問瑪奶奶。于是就找郭農(nóng)助教要了不少便簽紙,幾乎每天中午課程結(jié)束時,都要把問題貼在墻上的“停車場”,耐心等候瑪奶奶的解答。
問題1:我今年已經(jīng)45歲了,對于教練的了解幾乎是小白。這個時候才學習教練,是不是太遲了?怎樣學習才能成為大師級教練呢?
瑪奶奶:我本人從35歲開始學習教練,當我45歲時,成為一名專業(yè)教練,花了10年時間。我不會告訴你一夜之間就能變成教練,但我可以告訴你,2500小時可以讓你成為極其專業(yè)的教練,而一個小孩要成為有效溝通的人,需要花1萬小時。
問題2:我注意到在您的書中和講課中,提到的模型都是菱形為主,而不是常見的正方形。請問為什么這么設(shè)計模型?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嗎?
瑪奶奶:平放的正方形代表著基礎(chǔ),而菱形是可以流動的,正方形流動起來就變成菱形,而我們的思維是不斷流動的。這也是教練的過程,要有靈活的變化。
問題3:在五項教練原則中,有一項原則是“改變是無法避免的”。請問“無法避免”是一個積極正向的表述嗎?如果不是,為什么要這樣表述?可以改為“改變是全然接受的”嗎?
瑪奶奶:“無法避免”不是一個積極正向的詞語,這可能是翻譯的問題。如果你想改變說法,也是ok的。生命是一秒一秒過去的連續(xù)過程,是學習發(fā)現(xiàn)的過程,也是享受的過程。我們時刻都在改變中。
問題4:我很好奇您的教練是誰?TA的年齡比您還大嗎?比您還有教練經(jīng)驗嗎?你們多長時間做次教練?您收獲了什么?
瑪奶奶:我當然有我的教練。其實,教練的年齡不是問題,你可以很年輕,可以很智慧,但重要的是要保持教練位置。
問題5:您75歲的年齡還活躍在教練的一線,是什么讓您看起來如此年輕?
瑪奶奶:教練讓人如此開心,如果是你,怎么舍得退休呢?
瑪奶奶的回答輕松有趣又有哲理,我想在學習教練的路上,還會有更多的問題等著去發(fā)現(xiàn),同樣也會有更多的樂趣等著我。而更多的樂趣,可以從對話開始。希望我也能像瑪奶奶一樣,在學習的人生游戲中不斷精進,自我賦能并為他人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