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水滸傳》第三回,我們終于迎來了魯達的出場。
話說第二回最后,官兵要來史進莊上捉拿少華山的土匪。這時候的史進,正在和幾位土匪“兄弟”把酒言歡。
幾位土匪“兄弟”讓史進綁了他們給官兵,別連累了史進。但史進不聽,作為一個好漢,他不會干這種出賣朋友的勾當。隨后,史進帶著幾個土匪“兄弟”,殺出一條血路,還將自己的莊園都給燒了。
莊園被燒,殺了官兵,史進這回只能選擇漂泊江湖的日子。不過史進還有一個人可以投靠,那就是他曾經的師傅——王進。于是,他要去關西經略府去尋找師傅,因為,王進與他告別時,說自己要到關西經略府安身立命。
史進在一個茶坊打聽師傅消息時,碰到了魯達。魯達得知史進是史家村九紋龍史進后,相邀一起喝酒。
在酒樓喝酒的時候,魯達、史進,還有在路上巧遇的史進曾經的師傅——李忠,三人被隔壁一對金姓父女擾了興致。喚金姓父女問清情況后,魯達便替父女倆還清了債務,并且還有去收拾那個欺壓金姓父女的殺豬佬——鎮關西。
魯達本來只想痛打鎮關西一頓,不料只三拳,便打死了這個作惡多端的殺豬佬。
打死了人的魯達,說了一句:“灑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撤開。”而后便開始了自己流蕩江湖的日子。
在鮑鵬山說《水滸》中,鮑鵬山老師對魯達的評價很高,說魯智深是佛。我每每聽他這么講魯智深的時候,總感覺有些言過其實了。
但我因為學過一些藝術理論,也就能理解鮑鵬山老師為何對魯智深的評價如此地高。我們讀文學作品,或者說進行藝術欣賞的時候,是有一個審美距離的,這個距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
打個比方,我老婆是那種看不了悲劇影視的人,因為他無法接受劇中人物遭受一丁點傷害,連看《飛馳人生》都會擔心沈騰最后能不能贏比賽(苦笑),這是典型的審美距離太近,簡言之,太入戲。我之所以覺得鮑鵬山老師對魯智深的評價有些過高了,也是因為我把魯智深當成身邊的一個人物了,而不是一個文學形象。
那什么叫審美距離太遠呢?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大家經常看到的“某某畫作拍出了幾千萬元”這樣的新聞標題。這種完全以經濟的角度去看待一件藝術品,就是審美距離太遠的表現,完全不懂得欣賞作品的藝術價值了。
好了,這一篇先寫到這。不知道你對魯智深這個人的看法是怎么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