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浪漫主義文學強調感情的抒發,偏重理想的追求,有很強的主觀性。浪漫主義認為古典主義的理性和法則是對作家創作的束縛,主張從感情與想象等主觀意志出發,展示作者的知覺,情感的幻想。比如雪萊的詩歌,抒情詩成就最大,理想色彩也很明顯,作品《西風頌》《致云雀》等。普希金在抒情詩歌方面成就顯著,更多的是詠嘆愛情,歌頌友誼,贊美自然,以及表達生活態度和文學主張,比如《酒神頌歌》《致凱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影響很大。第三,浪漫主義文學反對古典主義只注重描寫歷史題材和宮廷生活,而著力于表現自然景物和鄉間的淳樸生活,歌頌和贊美大自然。對封建殘余不滿,也不接受資本主義文明,崇尚自然。許多優美的名篇如華茲華斯的《致布谷鳥》,濟慈的《秋頌》,雪萊的《西風頌》,普希金的《致大海》等,都是在大自然的激發下唱出的對大自然的贊歌。
第四,浪漫主義文學善用夸張手法,追求強烈的藝術效果。側重描寫的是理想世界和在理想世界中活動的人們,都是主觀想象的產物,就像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描繪的濱海城市蒙琦特,很多作品中描繪了一些帶有個人主義色彩的拜倫式人物。第五,浪漫主義文學重視民間文學和民族傳統。在藝術上的創新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們對民間文學中優秀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作家們民族意識增強以及對民族獨立與解放的追求。比如德國的海德堡派,一個發表評論文章和文學作品的文學社團,熱衷于收集整理民間文學和童話,主張復興德國民族精神。
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征都反映了民眾不接受現實,在自由精神的鼓舞下,張揚個性,揭示了人的豐富而纖弱的情感世界,不僅有擺脫傳統文明束縛的強烈愿望,也有反思和反抗文明和文化不按照他們所期望的自然發展,這是西方文化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對文化和文明的自覺疏離和反思,是人對精神獨立與精神自由的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