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圖書館翻得此書,一部分是比較有用的,特此記錄下來:
1、“輸出”這個是我親身實踐來的。讀書一定要有輸出,其實不僅僅會加深記憶還會增加理解。我們讀了很多的書,發現讀過一遍之后隨即就忘記了,往往沉淀下來的很少。這其實就缺少了輸出。輸出的方式很多,其實最有效的就是讀書筆記+思考(見后面幾種輸出方式)
不僅僅是讀書需要輸出,其實生活、工作都需要進行輸出的,比如對自我的總結、工作的總結等等。
2、“碎片化時間”我上班時間是9點到六點半,因為自己睡眠偶爾會有障礙,所以午間休息多用來午睡。上下班時間長達三個小時,地鐵早高峰根本沒辦法讀書,這是中國的國情。哈,其實我讀書很大部分是在上班的公交車上讀的。(見后面碎片化讀書法)
幾種輸出方式:
1>熒光筆 圓珠筆 ,書嘛,隨便寫 隨便畫 不用那么干凈,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
2>多角度勸人,向別人講出,并且介紹
3>與他人分享讀書啟發,在社交網站發布隨時發布感想、發現、書評等
4>書評,這個是隔天寫,社交網站上的是在讀書中隨時寫,這個就是長篇的。
5>提高汲取能力,你要保持專注與思考
幾種碎片化讀書法
1 時間限制會提高記憶能力——奧特曼讀書法;
2 高效利用“干勁”——5分鐘—5分鐘讀書法,以每段五分鐘為限,五分鐘內不做其他,專心看書;
3 最大限度發揮15分鐘的效用——15-45-90法則讀書法,15分鐘是一個人高度擊中的時間單位篩查一天中的15分鐘時間;
4 利用睡眠的力量烙在大腦中——熟睡讀書法;
實踐篇
1.大體瀏覽,把握整體;
2、先讀感興趣部分--跳讀;
選書
閱讀適合自己現狀水平的書,會自我成長數倍。
守:學習基礎知識--入門書? 通過“入門書”了解基礎知識,和把我整體概況;
破:學習別人的方法--應用書? 閱讀你所尊敬的人寫的書以及他的推薦書;
離:探索自我模式--突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