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期待張揚導演的紀錄片電影《岡仁波齊》的上映,好不容易盼來了它于6月20日公映,卻在同檔期遭遇《變形金剛5》等好萊塢大片的擠壓,排片少得可憐,且多被安排在中午或午夜場,因而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時間來觀看這部我心儀已久的電影,這令我懊惱不已——因為我擔心,它隨時會被下架。
今天繼續在美團里關注著這部電影的排片信息,驚喜地發現下午16:20在唐德影城有一場上映。于是趕緊訂票,訂票時離放映只有一個半小時了,但訂票系統顯示,我是第一個訂票觀眾,這與幾天來《變形金剛5》一票難求的火爆程度形成鮮明對比,看來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實在不多。我在想,我會不會成為本場電影的唯一觀眾呢?
如果真的只有我一個人,那也正合我意,《岡仁波齊》是文藝片,面向的又是向往西藏、喜愛西藏文化人群的小眾市場,注定觀眾不會太多,對于這樣的電影,我認為最適合一個人安安靜靜地觀看,人一多就太喧囂、太浮躁。
因為,《岡仁波齊》就是一部十分安靜的電影。
電影講述了十一位普通藏民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圣的故事。他們歷時一年,從芒康小鎮一路向西,經過拉薩再到岡仁波齊,用磕長頭的最虔誠姿勢走完了2500公里的朝圣之路。
這十一位朝圣者,都是家庭貧困的藏民,去朝圣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帶叔叔了卻心愿的,有因做了屠夫想贖罪的,也有因家庭變故而去求福的,他們中有飽經滄桑已經72歲的老人楊培,有成熟穩重的48歲掌舵人尼瑪扎堆,有23歲懷孕半年的次仁曲珍,還有天真可愛才滿9歲的小女孩扎西措姆,他們有著不同的目的和個體差異,但卻懷著一致的虔誠與毅力。一路上,他們經歷著各種各樣的艱辛和考驗,惡劣的天氣、簡陋的食宿、磕長頭的艱辛、半路生下孩子、猝不及防的車禍、歷經千辛萬苦到了拉薩卻發現沒了去岡仁波齊的盤纏、到了岡仁波齊腳下楊培在睡夢中離世……
這些艱辛和意外,任何一個都可能讓我們這些藏區以外的人們輕易就放棄進藏的努力,但是他們卻沒有,面對艱難與困苦,他們坦然相對;面對災難和意外,他們絕不退縮,當我們這些乘坐飛機、火車和汽車等現代化交通工具進藏的人還在不停地抱怨進藏的辛苦時,他們卻用最堅定的身影一步一步磕著長頭完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朝圣之旅。
影片中有幾個情節讓我非常感動:他們一路省吃儉用卻還熱情地招呼路上相遇的朝圣者,將所剩不多的食品分給他人;當他們被一個好心老人留宿時,他們主動幫老人干農活來回報老人;當裝載物資的拖拉機被莽撞的途經車輛撞毀時,聽說對方急著送病人去醫院,他們大度地讓對方走人,毫不為難對方;拖拉機壞了維修不便,他們便把車頭卸下,拉著車廂繼續前行,走一段將車廂放下后,拉車的人馬上倒回去繼續磕長頭,絕不偷奸耍滑;到了拉薩發現沒了去岡仁波齊的盤纏,他們便留在拉薩打零工,等賺夠了去岡仁波齊的費用再出發。
似乎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擋他們朝圣的步伐,三步一磕的艱辛、餐風宿露的窘迫,讓他們一行人看起來格外的凄涼、憔悴和骯臟,但他們卻有著最堅定的信仰以及最干凈的靈魂,藏區之外的人們或許很難理解和認同藏民們的這種信仰,甚至有不少人質疑他們用一年時間徒步2500公里去朝圣的意義何在?也許在凡人眼里,與其耗盡一年時間辛苦朝圣不如去努力賺錢——在他們看來,后者更現實也更迫切。
作為一名深愛西藏文化的人,我涉獵過不少關于西藏歷史、宗教和文化方面的書籍和影視資料,對藏民們對藏傳佛教以及神山圣湖的無比虔誠的信仰以及他們磕長頭、轉山轉湖的習俗也比較了解,但通過《岡仁波齊》這部紀錄片的展現,我還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知道藏民們的信仰有多堅定,但我并不知道這種堅定還能以如此淡定從容的姿勢來展現。
張揚導演為了拍這片電影,跟在這十一位朝圣的藏民身后,同行同吃同宿,耗盡一年時間,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帶給我們一部在充斥著刀光劍影或紙醉金迷的商業大片夾擊下傲然獨立的好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演員全都是素人演出,沒有任何彩排,演員們本色出演,情節平靜如水,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沒有感人肺腑的畫面,只有從頭至尾的平靜、從容和堅定,讓我們在浮躁的世界里,開始認真思量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什么,我們又該如何追求和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堅定。
感謝那些朝圣的背影,感謝張揚導演和他的團隊,是他們的平靜和堅定,才讓那片神奇的雪域高原身處浮躁喧鬧的花花世界包圍之中,卻依然得以保存住最湛藍的天空、最清澈的湖水以及最堅定的信仰和最純潔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