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說的,似乎又是個教育話題。
我在思考,一個人沒有任何興趣愛好會是什么樣子?為何會這樣問?因為確實見到這樣的人。
一
小鮑是吳先生二姐的兒子,十八九歲,在同市一所大專院校讀書。正值青春的小鮑,帥氣中帶著幾分稚嫩的臉上卻透出一副七老八十的神態(tài)。
五一假期回去時,我們又見到他。他說起不想繼續(xù)上學(xué)的想法,覺得沒有意思,我們問他想干嘛,他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不想呆在學(xué)校里,太壓抑了,整個學(xué)校沒有一點好的氛圍,呆在里面感覺像是在養(yǎng)老,不如回家呆著。”
我們循循善誘,以“過來人”的身份勸他一定要趁上學(xué)期間學(xué)點東西,不然以后肚子里空空如也,踏入社會碰壁的時候會后悔。
他說實在沒有動力和興趣去學(xué),我就問他:“那你有沒有什么興趣愛好?有什么用喜歡做的或者想做的事呢?”
“沒有,我就是感覺對什么事都提不起興趣”他懶洋洋地說。
他說他以前喜歡打游戲,喜歡倒飭收拾自己,現(xiàn)在覺得這些也沒意思,不怎么拿手機玩游戲了,還剃了平頭短發(fā)。
他這次五一回來,都計劃好了讓他媽媽幫他請假,他要在家里呆著。我們多人好說歹說,給各種建議,最后略帶強制,才把他又弄回學(xué)校去。
一米八幾的個子,健壯的身材,白皙的臉龐,大大的眼睛,這是小鮑——一個本該擁有夢想,努力奮斗的小伙子,卻因沒有任何愛好,沒有追求,而想要回家“養(yǎng)老”,實在令人唏噓。
我的腦海里總是閃現(xiàn)出他那雙雖然大卻沒有光的眼睛,它們令我惋惜和擔憂。我能理解吳先生二姐作為一個母親為此夜不能寐的心情和狀態(tài),不愁,那是假的。
二
記得前年產(chǎn)假期間帶孩子回我媽家,我十來歲的侄子碩碩也在回家過暑假。天氣很熱,這孩子每天的狀態(tài)便是,吃過早飯就窩在空調(diào)房里看電視、玩手機,除了要上廁所,連吃飯都是我媽端過來放到嘴邊,幾乎不踏出房門一步。
他說他怕熱。
有次我問他:“碩碩,你這樣每天看電視玩游戲,你覺得有意思嗎?”
“沒有。”他躺在床上懶洋洋地回答,“可是能干嘛呢?很無聊啊。”
“無聊”這個詞從一個十來歲小朋友嘴里說出來,也許并不稀奇,但他卻經(jīng)常說,不得不讓人感嘆,現(xiàn)在孩子都怎么了?
“你沒有什么自己的愛好嗎?比如讀書啊,打球啊,聽音樂啊”我繼續(xù)問他。
“沒有,我對這些都不感興趣。”
我啞然,不知如何繼續(xù)談話。同時,心里一陣沉重。
侄子還告訴我他在學(xué)校沒什么朋友,他一般不怎么喜歡跟他們玩,覺得他們都很“幼稚”。
……
難道是我哥嫂子時常吵架讓他心智比同齡人成熟?還是農(nóng)村教育的不完善導(dǎo)致像侄子這樣的孩子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心中也很疑惑。
三
我有個同事小程,跟我同年,人很聰明,工作上屬于只要你交給她什么事,她就會認真給你完成,但僅限于此,想讓她做的更全面細致一點,就很難了。
工作之余,她最常見的狀態(tài)就是,看劇、打游戲。
因為她坐在我旁邊,我們經(jīng)常一起聊天。經(jīng)常聽她說無聊,我就跟她說:“你可以找你感興趣的事情做做啊。”
“可是我實在想不出我對什么感興趣,我沒有愛好。”她說。
我竟無言以對。作為一個有很多愛好的人來說,我無法理解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是什么樣的感受。但我想那一定沒意思,所以會常常覺得生活很“無聊”。
小程也是個媽媽,她的孩子比我家小一歲多。自從我經(jīng)常在公司買童書,帶動了幾個同為寶媽的同事一起買,小程是新進的一員。
她常說羨慕我這種喜歡讀書寫字的人,以后教孩子肯定也更會教,教的更好,所以她也跟著我一起買書,用她的話就是“正因為我不喜歡讀書,所以我一定要培養(yǎng)我的兒子讀書的興趣,讓他以后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
四
小鮑也好,碩碩也罷,還有小程,他們之所以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感興趣的東西,我覺得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教育問題。興趣愛好并非天成,而是可以在環(huán)境中不斷培養(yǎng),比如父母的引導(dǎo)和鼓勵,老師的肯定和贊賞,這些都會在我們的心中種下興趣的種子,在不斷的嘗試中生根發(fā)芽,最終形成獨特的喜好伴隨我們的成長。相反,如果父母老師沒有正確引導(dǎo)或者直接無視,那么許多興趣也許就被扼殺于搖籃之中;
另一方面,在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尤其是手機等電子設(shè)備更新?lián)Q代的背景下,它們占據(jù)了人們大量的時間,而玩樂過后,更多的是空虛和更深的無聊,反而讓人對周圍事物失去興趣;
再者,現(xiàn)代社會追求物質(zhì),看重金錢,人們變得急功近利,反而忽略了心靈的真正需求和感受。
但我認為,人總要有一些喜歡的東西去當作消遣或者追求,這樣,活著才更有意思。尤其是當你一個人獨處時,你不會空虛無聊,反而能享受一個人的時光,讓自己過的充實、有趣。
活著,不能只追求物質(zhì)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充盈,否則,與行尸走肉又有何區(qū)別?
簡寶玉寫作群日更打卡第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