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在之前的跨年大會上提到了一個新詞,叫“人生算法”,我覺得特別好。
人生算法的大致意思,是指思維模式、選擇策略、學習方法等等。當然,叫成人生算法,自然逼格就提升了一大截。
相信你和我一樣,見識過身邊很多成功者。
有些是官二代、富二代,背靠家族、家庭的資源,生意做得順風順水。還有些是“走了狗屎運”,恰逢其時地做對了一些事情,從此一飛沖天,讓我等仰望。
這些情況,我都稱之為“不可復制的成功案例”。因為不管背景也好、運氣也好,很難通過學習的方式去獲得和復制。
既然不可復制,對我們來說便毫無意義。既然毫無意義,看過聽過就好,千萬不要因此而浪費時間。
哪怕是一秒鐘也別浪費,比如酸酸地說一句:XXX有什么了不起,現在生意做那么大還不是靠他爹么?
這樣的話說一萬句,也沒法讓你的日子過好一些。
而剩下的那部分,可以說是普通人逆襲的例子,這些才是我們需要重點學習的對象。
你會發現,指引他們前進的,正是思維模式、學習方法、選擇策略,以及行動力。
我觀察了大量這類人,總結出10條人生算法。
相信對每個人來說,這些建議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 01? ? 每時每刻積累資源
曾經和一位老板約飯,我說去A餐廳吃飯吧。
他說好,我正好認識那里一位部長。一個電話過去,輕易就訂到了一個房間。而我之前每次去,最少都要排隊半個小時以上。
非但如此,廣州大部分的酒店、好的餐廳、會所、政府部門、商會等組織機構,這位老板幾乎都認識有人。此外,各種加工廠、貿易企業的老板,或多或少也有聯系。
有什么事找他幫忙,他總是幾個電話就能找到關鍵人物,然后解決問題。
這種資源如果用在自己事業上,能夠爆發的威力可想而知。
我問他,你是怎么才能做到有那么多人脈的呢?
他說我問你個問題:
別說陌生人了,就你的高中同學或者大學同學,你都清楚他們每個人現在在什么單位上班,從事什么工作,具備什么資源和能力嗎?
然后我發現,自己已經很少跟大學同學聯系了,連大部分人在做什么都不清楚。
工作后,我們每個人都陷入了“圈子困境”,每天打交道的除了同事家人,就那么幾個人。即便是原來良好的關系,也慢慢斷掉了。
而這位老板不一樣,他非常注重人脈的積累和關系維護。
飯局認識的新朋友,原來的老鄉、親戚、朋友、同學、合作伙伴,都有專門的通訊錄軟件做好詳細記錄,并且時常問候聯系。
微信流行之前,他每年的短信費用都要好幾萬。
沒有誰的人脈是天上掉下來的,區別只在于你是否有積累的意識,以及扎實地去做工作。
我認識的很多人,每次遇到大事就開始手忙腳亂。
裝修房子,找不到靠譜的施工隊到處問人;小孩上學,不知道問誰到底哪個學校比較靠譜,該如何辦理入學手續;單位競聘,連請哪個領導吃飯都不清楚。
這樣的人就算去創業,也很難相信他們能招到得力的合伙人、找到靠譜的供應商,很可能連注冊公司都會被野雞公司坑一筆錢。
成功從何說起?
而這個問題,不是你學會任何技巧就能一下子解決的。關鍵在于數年如一日的積累。
| 02? ? 優先學習能賺錢的技能
很多人很愛學習,天天在看書、聽課,可事業上卻一直沒有成就。
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優先學習能幫自己賺錢的技能。
如果將一個成功人士的人生劃分為幾個階段,大致是這樣的:
1、沒錢有時間
2、有錢沒時間
3、有錢有時間
對剛起步的人來說,往往處在“沒錢有時間”的階段。這一階段,你人生唯一的變量就是時間,如何用好時間就變得至關重要。
這個階段做對了事,你就會往“有錢有時間”的階段過渡,生活的選擇權越來越大。否則,就會原地踏步,很多時候別無選擇。
而學習的本事和技能之間,是有巨大差別的。
有些技能主要是愉悅自己,如唱歌跳舞、琴棋書畫、音樂鑒賞等等。除非達到專家級別,否則對提高收入半點用處都沒有。
有些技能有助于職場升職加薪,如情商、溝通、演講、Office等。但是提升速度很慢,而且職場收入的天花板很低。
而有些技能,比如營銷、銷售、自媒體、文案、寫作這些,變現的途徑很多,是有機會讓一個普通人在短時間內快速積累財富的。
對起步階段的人來說,必須有所取舍,優先學習那些能夠快速積累財富的技能,哪怕因此要放棄掉自己的興趣愛好。
唯有如此,才有些許的機會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面加速發展。
只有經濟上實現了獨立和持續,才談得上追求興趣愛好。否則,每日都要把大部分時間用于基本的生存,理想更難以提起。
| 03? ? 專注于目的而非情緒
原本差不多的兩個人,結果對方走了狗屎運被領導提拔了,而你卻還停留在原來的職位上。
原本一塊念書的同學,可能他的成績還沒你好,卻因為正好進了好的行業,現在的收入是你的好幾倍。
……
生活中總有這樣那樣“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讓我們心生憤怒、委屈,乃至氣急敗壞、怨天尤人。
而這,其實是最沒意義的事情。
人生不是小孩子過家家,一受到委屈還可以找爸媽給自己撐腰。
殘酷的世界不會和我們講道理,那些既得利益者也不會和我們講道理。因為道理只是失敗者用來安慰自己的一種方式而已。
當不好的事情已經發生后,我們就沒法去改變它們了。
能改變的,唯有自己。
我們能做的,是抑制自己的不良情緒,繼續勇猛精進,等待屬于自己機會的到來。
| 04? ? 學會分享利益
認識一個老鄉,曾經公司做得非常好。
他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做人很摳門。給員工開的工資雖然不算低,卻總要比業界水準少那么一點點。
有個核心團隊,至少創造了公司70%的業績。負責人一直跟他提要股份的事,他卻一直猶豫未決,因為舍不得。
后來,核心團隊整體出逃,創辦了一家新公司,將他的企業打得落花流水。只是這時候后悔已經來不及了。
過去經濟不發達,整體市場小,蛋糕就這么大,你多吃一口我就少一口。在那個階段,膽子夠大心夠黑的人大行其道,反而混的比一般人。
但現在完全不同了,市場的蛋糕無比巨大,大家經常是在分蛋糕而不是搶蛋糕。在這個階段,和能搶相比,會分、愿意分也變得無比重要。
認識很多企業家、創業者,凡是能做大的,都具有“舍得讓利”的胸懷。專注于如何一起將蛋糕做得更大,而不是如何做自己才能多分一些。
| 05? ? 勇于拒絕他人
中國傳統的文化教育,講究“和氣生財”,盡量不得罪任何人。
結果,造就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完全不懂得拒絕他人,并且以為這樣才是社交關系中受歡迎的秘訣。
有太多的案例表明,這種做法往往適得其反。但凡企業和組織中“老好人”類型的員工,難以擔當重任。
過度討好,最少會帶來下面三個問題:
1、被“有心人”道德綁架,榨取你的價值,讓你的生命浪費太多時間在他人事務上;
2、喪失自身立場和觀點,做事思考隨波逐流,難以推動事情發展;
3、存在感低,無法服眾,幾乎不可能建立權威感。
勇于拒絕,能幫你節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將生命聚焦在自身事業,以及真正值得被幫助的人身上。
和“有求必應”相比,大家更珍視有獨立思考能力、有魄力,敢做大部分人都不敢做的事情的這一類人。
任何組織中,也往往是具備這樣特質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發展機會。
| 06? ? 敢于給人生做減法
曾經一個人向我請教,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時間總是不夠用。
后來了解到,這個人每天打游戲就要花兩三個小時。之所以想著學習時間管理,是想著又不影響打游戲,又不影響自己學習。
其實,最好的時間管理秘訣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律。
再牛逼的時間管理方法,也只是讓我們可以更合理地安排事情的先后處理順序,提高工作效率,卻不能讓我們的一天變成25個小時。
事情多到一定程度后,時間管理辦法是無能為力的。這時候,你只能減少睡眠、娛樂、社交等其他時間,將更多時間花在工作上,別無他法。
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太多的“牽連”。無數或大或小,卻沒有意義的事務占據著我們的生命,給我們加上沉重的負擔,拖慢了我們的發展速度。
這時候,我們應該勇于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才能輕裝前進。
減去無效社交
減去過度娛樂
減去生活雜物
……
只有你將80%的時間都聚焦在自己目標上的時候,才有機會在不可能中創造可能性。
| 07? ? 學會花錢買時間
人生就是一個大賭場,而時間是普通人唯一的籌碼。
將時間浪費美好的事務上,那是成功人士才有的特權。如果我們也這樣做,就是在消耗自己未來的可能性。
花錢買時間,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它其實是普通人更應該做的事情。
原則只有一個:
產出效能低的事情,能花錢解決就花錢解決,然后將自己的時間聚焦在產出效能高的事務上。
給一份厚厚的合同蓋200個公章、跑到3公里外的地方打印1000份材料、排隊2個小時喝一杯喜茶……
我們生活工作中有無數這樣的瑣事,它們幾乎產出不了效益,卻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對待這類事務,最好的辦法是花錢找人解決,然后將自己的時間用在更有價值的事務上。
加10塊錢可以找代購買喜茶,自己節省兩個小時。
請實習生吃頓飯或者發個小紅包,可以讓人幫忙蓋章和打印材料。
與此類似的,如果有可能盡量住在辦公地點附近,而不是每天花2-3小時在通勤路上;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購,可以通過京東到家之類的配送平臺,而不是自己去逛商場。
當我們處在人生低位的時候,必須竭盡全力去節省時間,為設定的目標去拼命。
| 08? ? 學會自我肯定和表揚
我第一次講課的時候,大概有1000多名人來在線聽課,大部分都給了好評。后面我無意中看到了一名學員這么說:
講的都是什么垃圾啊,浪費我的時間。
結果好幾天都睡不著,腦袋里翻來覆去就是這句話,心情非常郁悶。
人總是容易將對自己負面的評價無限放大,卻忽略了更多人給出的肯定。
或許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我們非常擅長批判他人,卻羞于將鼓勵的話說出口,總覺得這樣會“不好意思”。
所以,中國人從來都不缺乏批評,卻非常缺乏鼓勵。
也因為如此,大部分人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點自卑的特質。如果控制不好自卑,做事就容易消極和自我否定,最終反而真的成為該批的對象。
他人的持續鼓勵是難以預期的,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自我肯定和表揚。
除了用外部評價來判斷工作質量之外,我們更要建立工作的自我評價體系(比如從用心程度、付出時間、同類對比等方面入手),并且努力挖掘自身優點,自我肯定和表揚。
當然,與此同時也不能忽略對不足之處的總結和反省,正所謂“日三省吾身”。
| 09? ? 習慣痛苦的深度學習方式
現在“碎片化”學習的理念大行其道,很多平臺也將“輕松化”學習當作自身最大賣點。
這里存在巨大的誤導性:
1、只有基礎非常薄弱的小白,或者年齡小的幼兒,因為自身學習能力太弱,“輕松有趣化”教育才有意義
2、要想快速成長,必須進行深度學習,而深度學習一定是痛苦的過程
碎片化學習,只能得到一些觀點類的更新,卻很難習得好的技能,屬于淺層學習的范疇;凡是將學習愉悅化、輕松化的過程,付出的代價都是降低學習內容的信息密度,這意味著要學到同樣的內容數量,你必須花好幾倍的時間。
所以,想要快速成長,我們必須得習慣深度學習、“痛苦學習”。
必須到源頭去找知識,比如最前沿的論文、優質作者的原著、長度足夠的深度文章等等,而不是一些只停留在淺層次的內容。
學習的時長也必須保證,一般來說連續時長不到1個小時,都處于淺層學習的范疇。
| 10????勤奮是唯一的出路
雷軍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
如果你不是出身富貴人家,唯一機會是選擇忠誠和勤奮。
再好的方法和理念,都只能給我們指引方向,而不能直接將我們送達目的地。
很多人所謂的學習,目的并不在于學習,他們的期望是通過掌握某些“牛逼技巧”,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達到目的。一旦不如意,便覺得是方法不對勁。
認識那么多人,但凡事業有所成就的,幾乎沒有一個是不勤奮的。
不是說他們經驗不豐富、技能不牛逼,而是懂的東西越多,越明白“知道”和“做到”之間巨大的鴻溝。
武俠小說經常出現的橋段是,某某掉下山崖撿到一本武林秘籍,苦練三年后成為武林第一高手。
可是對很多人來說,即便撿到武林秘籍命運也不會改變,因為他們連苦練三天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