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這樣一個話題,年輕的時候是非常不屑去談的,畢竟離我還遠。慢慢人到中年,養老的話題就再也避不開了。
如果想直觀了解養老生活,推薦看電影《桃姐》,里面描述的就是香港地區的養老院的生活,可是如果不好好規劃,這何嘗不是未來我們未來要面臨的養老狀態呢?
不想成為那種電影里養老院中的那些老人,沒錢、沒力量、沒控制權,就需要早早規劃自己的養老金,讓自己的老年生活過得更有尊嚴。
養老靠誰?靠政府?靠子女?都不如靠自己更靠譜。
我就來扒一扒我是如何規劃養老金的。
1第一步,需求分析
我和先生預設一下,未來國家法定退休年齡至少是65歲,我們就以85歲壽命來測算,我們的退休生活有20年的時間。
退休之后,我和先生要準備1萬元/月的養老金,才能維持退休后的生活品質,這樣一年就是12萬元,20年就需要240萬。
人到老年后,最怕的就是生病,所以還要準備醫療開支,我們按照每個人50萬去準備,兩個人就需要準備100萬。
在65歲的時候,我們要準備340萬,多嗎?真的不多,我們已經很保守了。
養老到底需要多少錢?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鐘偉得出的結論,估計會令很多人感到無比地沮喪,他說類似京、滬、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到2027年,預備1000萬養老也未必夠!
盡管鐘教授的這個結論曾引起了很多的質疑,大家都希望他是胡說八道,但是一旦成真了呢,你愿意賭他說的是錯的還是愿意踏踏實實去做好規劃?
2第二步,測缺口
我們現在為養老所做的第一項準備就是社保,社保的重要性不說了,這是國家給予每個國民的普惠性的福利,雖然不會讓人退休后過上特別體面的生活,至少可以保證餓不死。
但是,想執子之手去看夕陽,社保真的不夠呀!看看現在社保的虧空,想想都會讓人害怕。
以長沙目前的退休金為例,等我們退休后,我們兩人的養老金每個月能領到5000塊錢左右。
這樣我們養老缺口是5000元/月,一年就是6萬的缺口,20年就有120萬元的缺口,再加上醫療開支100萬,總缺口有220萬。
3第三步,找合適的金融工具
養老金儲備特點是:時間長、跨度大;剛性支出,到了點就要用錢;收益必須確定、穩健,不能大起大落,而合適作為養老金規劃的金融工具我用到了兩個:
年金保險產品
保險產品規劃養老金是極具優勢的,收益安全、確定、穩健,終身現金流的給付。
我自己購買的是華夏如意來年金產品,年交保費2萬,共交10年,每年固定返還6000元,這些固定返還退休之前我是用不到的,所以可以放到萬能賬戶去二次累計生息。
這個賬戶保底利率為復利3.5%,目前實際結算利率有5.5.%,等我們在30年退休之后,在不領取每年年金的情況下,賬戶累計收益為40萬左右(以中檔結算利益4.5%計算),40萬離我的養老缺口120萬還差80萬,我是這樣規劃的:
華夏如意來這款產品的附加萬能賬戶是可以追加資金的,所以未來每年我會追加1萬元到這個賬戶,這樣30年之后賬戶累計收益為70萬左右(以中檔結算利益4.5%計算)。
這70萬是基本確定的收益,離我的目標已經不遠了。
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我另外一項長期理財工具,也是為了養老金的積累。我用的是組合式基金定投,正所謂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我選擇了兩支債券型基金、一支貨幣型基金、兩支以歐美成熟市場的股票為投資標的的指數型基金、兩支以國內優質股票為投資標的的指數型基金。
我采用每天定投的方式,利用大數法則的原理,盡量將成本控制在合理的價位,通過長期持有獲得收益。
關于退休后的醫療費用開支,這部分我沒有特別去儲備,因為我和先生購買了充足的重疾保險和醫療保險去應對未來巨額醫療費用開支。
我們都購買了百萬醫療產品,保費很低、保障很高,終身限額有500萬之多,只要在500萬的醫療費用限額內,我們的住院費用都可以得到賠付。每年用很少的、確定的錢去撬動未來的大額的、不確定的支出,這是很棒投資方式吧。
4第四步,動態調整
每年我們也會根據自身財務狀況變化去作理財賬戶的動態調整,但是基本的方向和目標是堅定不移的。
通過這四步養老金規劃后,我們自己最大收獲是:安全感和安寧感在穩步提升,而且會有一切都在掌握中的感覺。保險和基金定投這兩種理財方式也不需要我們花精力去研究什么投資策略,把省下的精力開拓事業、享受家庭生活,多美好的人生。
我不能說在理財上有多成功,但是至少我們在思考并且開始準備了。行動比什么都強,不是嗎?
規劃養老金的黃金原則:早規劃,早準備。越早準備,人生越從容。因為,養老是必然事件。
【這是我的的第七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