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也近一年的時間了,記得去年9月底無意中在隨手記社區群里,偶然認識了通過寫作變現1萬+的雪梅老師。也很幸運加入了她的寫作交流群。
其實開始寫作并沒有抱多大希望能寫作變現,只是因為興趣加入寫作群,和一群愛寫作的朋友互相交流寫作經驗。雪梅老師每天很用心地在群里發一些容易寫作變現的渠道,以及如何加入一些寫作平臺,成為平臺的編輯。雪梅老師還定期請一些寫作上的大咖給我們分享經驗。
寫作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很難走遠,因為寫作是一件孤獨的事情。就算開始你沒奔著寫作變現去的,純粹是憑著一腔的寫作熱情和興趣去的,你也很難堅持很久。因為熱情很快會被耗盡,當你寫的文章無人問津,流量只有一位數,這時候你會懷疑自己的寫作還有沒有意義了。當然有的朋友會說:“無所謂啊,沒人看,我自己看”。如果寫文章留給自己看的話,那就自己寫日記好了,沒有必要到公眾平臺上寫作。
寫作也是一種溝通和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悟分享出去,觀點要明確。讓別人能從中學到一點有用的知識或者吸取一點經驗。如果寫作不奔著這個目標寫的話,基本都是自嗨,沒人會看。大家的時間很寶貴,沒人會在沒用的事物上停留時間。
開始寫作在知乎、簡書、隨手記、百家號這些平臺零零散散地寫過一些文章,開始就從身邊的事情寫起,寫自己、寫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寫一些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因為寫作方向不確定,文章的類型雜亂,流量很少。后來經過2個月時間的摸索,寫作的方向逐漸清晰,選擇寫一些短小的理財文。正好雪梅老師推薦了隨手記平臺招聘編輯,于是我就報了名。很幸運在500多人的群友中成為幸運的30人之一,正式成為隨手記編輯。
平臺要求每個月至少供稿4篇,稿件也要經過總編審核才能通過,一篇100元。開始的時候寫作熱情很高,每個月按時交稿,我記得所有交的稿件只有三篇沒過,其余的都過稿了。也許是我掌握了平臺的調性,也不感覺自己寫得有多好,就感覺那段時間過稿特別順暢。
隨手記是一個移動互聯理財平臺,要求的寫的一定是和記賬、理財有關的文章,而恰巧我是個有20多年記賬經驗的老手,所以有很多的心得和體會去分享給大家,每篇文章都寫得酣暢淋漓。
但是寫作也有高潮和低谷期。開始寫得很順,一段時間下來感覺素材都被掏空了,沒什么可寫的了。其實就是自己的輸入趕不上輸出的腳步,于是寫作思路枯竭了。于是就停筆了半年時間,寫作一旦停下里,想拾起來,還得從原點開始。其實這半年的時間也不光是寫作上遇到了瓶頸,而是職場上也遇到了一些非常糟心的事情。這半年來我就像行走在世間的行尸走肉,沒有思想、沒有靈魂,感覺每天過的渾渾噩噩的。
以前寫作的時候會每個月進行復盤,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寫作進行梳理,總結、規劃。而這半年來,我徹底停了寫作,一頭扎進微信讀書,每天空余的時間就在微信讀書里面聽書,讀史使人明智,那我就讀《史記》、《大秦帝國》、《明朝那些事》、《曾國藩》、《歷史費沸點》。的確是微信讀書陪我度過了這段最難熬的時光。
讀史的確讓我頭腦清醒,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不過是滄海一栗。當讀到史記中孫臏在職場上由于被同門師兄龐涓的迫害而遭受臏刑的情況下,卻以超乎常人的堅忍完成了《孫子兵法》這部名垂千古的大作。而當我們在職場上受到點小人的誣陷甚至是背后使壞的時候,就會瞬間感到精神世界的崩塌。學習孫臏精神,那些打不垮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強大。
寫作變現不難,難的是持續變現。這就需要我們不但有強大的心理抗挫力,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向。其實現在媒體上有好多寫作培訓機構,收費也挺貴。個人感覺培訓機構教給大家的是寫作的技巧和方法,并不能立竿見影,培訓過立馬就成為寫作大家。真正去寫還是靠自己勤學苦練,多讀書,積累素材。
我是沒有參加過任何寫作培訓班,主要是我這人總感覺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需要看的書也太多,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參加培訓班。也許我這種自我摸索的寫作方式會繞很多彎路。另一點是現在的培訓班費用挺高的,既然報了一定要認真對待,不能光學不練,這樣既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錢。
寫這篇文章并沒有任何炫耀的意思,相反很慚愧。看著身邊同時參加寫作的朋友一年來堅持不懈地努力,實現了幾千,上萬的變現收入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然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是有回報的,一定是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我當初一直堅持寫下去,回報一定不止1440元這么多。
興趣是成功最好的老師,首先你要熱愛寫作,寫作上急功近利是最要不得的。用心地把文章寫好,自然會吸引讀者,有了讀者的認可,自然就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