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文
2018/9
在中國的月歷牌上,有兩個8月,一個是公歷8月,另一個是農(nóng)歷紀年的八月。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即八月十五,是每年的9月至10月之間,而不是8月15號,今年的八月我是在上海度過的。
不同于北方八月的秋高氣爽,上海的八月依然濕熱多雨,暑氣遲遲不肯退去。這個季節(jié),走在申城的大街小弄,常常能聞到一股清香淡雅的味道,特別是在晚上,或是雨后漫步,空氣中夾帶了花的香氣,那味道顯得越發(fā)濃重,上海整個八月都被這種香氛所包裹著。
今年中秋節(jié)恰逢國慶假日,與朋友相約前往桂林公園游玩。入園時從門外豎著的一塊石碑上才得知,桂林公園的前身,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威震上海灘的流氓大亨黃金榮的私墅,始建于1929年,原名黃家花園,我懷著好奇走進了公園。園子采用江南傳統(tǒng)園林的建造風格,大門歇山斗拱,翹角重檐,兩端塑有龍鳳,入門通道兩側龍墻、花墻蜿蜒,長達數(shù)十米,花墻上四十多扇造型各異的花窗,透視出綠蔭花影組成的不同畫面,不禁讓人贊嘆建造者的匠心獨具!園內(nèi)山石樓閣,小橋瀑流,花木蔥隆,亭榭疊加。走在園子里,處處香氣襲人,沁心沁脾,原來園中遍植桂花,故名“桂林公園”。據(jù)說全園種植桂樹多達1000余株,有金桂、銀桂、丹桂、紫桂、四季桂、石山桂等二十三個品種,素有“桂林之林”之稱。每逢中秋,桂花盛開,滿園飄香。桂花分為八月桂和四季桂,八月桂中當屬金桂、銀桂和丹桂最佳。那金桂,黃得勝金,一團一串,銀桂,白得如雪,一簇一點,丹桂赤得似朱,一蓬蓬一片片……
園子里辟有茶室,供應傳統(tǒng)特色的桂花茶、桂花赤豆湯、桂花糕和桂花糖芋艿……人們團坐在露天的茶幾旁,沐浴著秋日的陽光,聞桂花,賞桂花、吃桂花,品桂花,完全沉浸在了桂花的世界里!游園的人三五成群,有的是舉家出游,老少幾代,嬉笑拍照,共享天倫。一些老阿姨相約幾個好姐妹品著桂花茶,聊到高興時還唱起了滬劇,老阿叔們自帶著花生、熏魚、醬鴨,嘬著老酒……好不愜意!園子里除了有桂花,還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建筑,如哈哈亭、松月亭、半亭、鹿亭、頤亭,般若舫、觀音閣、九曲長廊,廊的南北兩端和中間各有三個小亭子,兩端的亭頂為六角,置以石質蓮花座,座上有葫蘆狀承露盤。中間的腰亭為八角,亭頂塑有四個龍頭,稱“多角龍頭亭”,是上海地區(qū)亭榭藝術的代表。園子的中央,建有一座四教廳,它右邊的六角亭上刻有蔣介石親手為黃金榮手書的“文行忠信”四個大字。“四教廳”四面廣開門,也稱“四面廳”,有窗88扇,廳四周的門、窗、梁、柱、檐上刻有隋唐戲劇浮雕,造型別致,雕功精湛,為江浙地區(qū)所罕見。
游玩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月亮已掛上了桂樹枝,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我舉頭望著銀盤似的月亮,想到了楊萬里《詠桂》中的詩句:“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朦朧之中我仿佛看到了廣寒宮里的那棵桂樹,如果有機會前往廣寒宮里做客,想必吳剛也會捧出桂花酒招待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