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參加了《攻心說服力》的線下課程,主辦方全程錄像,最后剪成五小時的視頻,以28元售賣。如何將視頻課程賣出更多份數呢?聰明的主辦方舉行了視頻課程推廣大獎賽。五天內推廣最多的個人,將獲得一萬元現金,第二名是六千元現金,第三名是三千元;同時也有團隊獎金,前三名獎金和個人獎金相同。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部分人都為萬元大獎而心動。本人是技術出生,不擅長銷售活動,向來對這些活動沒有興趣,不會報名。但是,只要花199元報名參加,就可以獲得一年的樊登讀書會年卡。是我貪這個小便宜呢,還是因為我是好學之人?不管怎樣,我報名參加了。
我的目的很明確,我就是為了樊登讀書會年卡報名的,所以前三天我沒有做任何推廣的動作。有可能是最近比較窮,在第四天的下午,突然一萬元在我腦子里的飛過。我在想,為什么我不為這一萬元努力一下呢?
這時看見參賽群里的戰績表,第一名才說服了60人,第二名才30人。瞬間,有個想法從腦子里蹦出,即使我說服不了那么多人購買課程,我可以自己付費28元,將課程贈送給別人。如果我贈送100人,投資2800元,即使獲得第二名,我也可以凈賺3200元。但是,如果贈送100人,也拿不到第三名,那我就虧損2800元。
機遇和風險是并存的!想是問題,做是答案!Just do it !
于是,擼起袖子干。首先,打開微信通訊,將人員名單錄入Excel表格中,將人員關系分類。關系比較好的,要求對方支持購買;關系一般的,直接發紅包給對方,要求購買課程。
三個小時后,已經有32人購買課程。名次從倒數進入排行榜前十。看見短時間的成果后,有些小竊喜,準備收工,明天繼續再戰,目標沖破一百人。
這時,看見參賽群里已經有參賽者直接贈送課程,而且這些人都是五百人微信群的群主。第一名已經說服80人,第二名至第四名已經追趕至60人。
大事不妙,此時我想到了《拍賣美元》的博弈游戲。
假如我手上有一張1美元,它不是紀念幣,不是錯版幣,上面也沒有名人的簽名,就是一張普通的1美元。我們從零底價開始,以5美分為增幅,拍賣這張1美元,出價最高者得。但是請記住:出價次高者,也需要向我支付你的報價。
有同學可能會想,零底價,拍1美元,怎么都不會虧吧。我出5美分。那我出10美分!20美分!30美分!40美分!50美分!
這時,有些同學開始冷靜下來,他們開始意識到,如果超過50美分還有人出價的話,比如出價最高者55美分,次高者50美分,加在一起就已經超過了1美元紙幣的價值了。50美分是分界線,過了這條線,莊家穩賺不賠。
那你要不要終止出價呢?55美分的同學當然同意,但是50美分的同學可能就不會答應。因為如果不繼續出價,這50美分就會白白損失。他繼續出價60美分,并希望55美分放棄,這樣他還能凈得:1美元 - 60美分 = 40美分。55美分當然也不會放棄啊,也繼續出價,兩人一直出價到了95美分,和1美元。
這時,兩位同學又開始意識到,如果95美分的同學,繼續出價到1.05美元,或者更高來購買這1美元紙幣,怎么都是虧了。但是,他出不出價呢?如果不出價,虧95美分,如果出價1.05美元,而對方放棄,則只虧5美分。他一咬牙,在一個必輸的游戲中,繼續出價。游戲越來越驚心動魄,直到一個人徹底崩潰。
這個大獎賽與美元拍賣類似,只是它有時間限制。如果進入白熱化階段,前四名競爭會非常慘烈。誰都不愿意成為第四名,捉雞不成蝕把米。在比賽結束前的最后幾個小時,有希望進入前三名的參賽者會不計成本的往里面砸錢,贏取獎金,避免或者減少自己的損失。
我參與較晚,名次靠后,比賽還剩最后一天,勝算較低。此時不能受沉默成本的影響,應該立即放棄,及時止損,不做炮灰。
最后一天,果然不出所料,比賽異常地激烈,你追我趕,前四名名次飄忽不定。最后一小時,原先第二名狂刷一百票,奪得冠軍。半路又殺出一匹黑馬,進入第二。之前的第一名跌入第三名。
如上論述,第四名是最悲壯的人。如果第三名贈送一百份課程,成本2800元,獎金3000元,很有可能虧損。第二名即使贏得6000元獎金,凈利潤也不會很高。第一名以微弱優勢獲勝,獲得萬元大獎,收益最高。
主辦方統計,本次大獎賽收益38900元,比賽獎金38000元。多出來的900元正好買證書、獎杯、獎牌。
多么精妙的營銷方案!不花一分錢,獲得2.45萬次課程點擊量!
分析一下自己失敗的原因:
1.低估別人的智商,遇到投機的事情告訴自己:你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難點在哪里?
2.沒有克服七宗罪中貪婪的人性弱點。
3.失去先發優勢后,仍然冒然行動。
參加大獎賽的收獲:
1.認知到自己的影響力如何?
2.識別不同關系圈層,哪些人是值得深交。
3.很久未聯系的朋友,通過這個機會聯絡一下感情。
4.深刻理解博弈游戲。
5.深刻理解沉默成本,做出正確止損決定。
6.小成本試錯。
總計虧損兩三百元參加此次大獎賽,收獲頗多,還是值得的!如果你碰見類似比賽,你會參加嗎?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