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濟安
早上起床后,內心有種淡淡的哀傷,不想去做事情與別人有關的事情,只想安靜的呆著,自己做飯,自己安靜的畫畫,寫寫文章。
起床后,與父母溝通,與妻子溝通,就會有無限多的焦慮,抱怨,不耐煩。到了學校也是一樣,遇到孩子的父母也是,詢問孩子的狀況,充滿著焦慮。
這些交流過程,我都會把這些感受收集起來,想幫助對方去解決,從自己的角度給很多的建議。有時過度干涉,自己情緒受這些影響。有時過度的擔憂,還會把過去的感受也一并帶進來,自己狀態很不好。
這時想起了關于情緒的描述:每個人的情感世界都是不一樣的,這是每個人自己的世界,與別人無關,需要自己去關注,去滋養。借住外力的關注,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對于我來說很重要的是關注自己,了解別人,學會理解那是他自己負責的,不是我需要為他負責,我可以提供幫助。而不要把這些作為我個人的責任,以及想要幫助對方去解決的問題。
同樣,在關系的層面,并沒有從頭腦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生命中的陪伴,長時間在一起,彼此都有更多的愛,才可以理解,接納,寬容以及承擔。即使有一方達到成長,關系里面都不會有那么多的沖突。所以關系的問題,需要時間和內在的成長。
其中我也發現我過去生活模式,交流模式,只是單方面的去承擔責任,而且替別人考慮過度,其實我并沒有那么大的能力,結果自己狀態也不好。那么現在我需要改變我的情感溝通模式,需要發生轉化,更具體的是,學會新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