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是讓孩子學會離開自己。
請原諒,在這個父親節,我要吐槽一下爸爸。
爸爸是很慈祥和藹的爸爸,為了孩子全心全意地付出,無微不至地照顧。爸爸每次到我這里,做飯,買菜,包包子餃子,冰箱除冰,清洗油煙機……恨不能替我做完一切(所以請允許我沒良心地說一句實話,我在家務上的怠惰、能力差真不是無緣無故的),每次回爸爸家里,我完全可以當甩手掌柜,埋頭手機,或者約會同學(當然,這些年我已經有了很大改觀)。
有這樣無微不至的爸爸本來應該很幸福。可在爸爸這里,我日常平和的心態常常會迅速轉變為煩躁。到底發生了什么?因為曾經在原生家庭中和父母相處的模式、記憶和感覺被調出?或許有吧。通過認真地分析思考,我發現問題還主要來自于父母‘全心全意地付出,無微不至地照顧’。
① 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照顧的背后有一個主要原因是覺得你不行,做不好。這里面其實互為因果。孩子的不行不好首先來自于父母過多的越俎代庖、不放手,然后這個‘果’又成為父母不看好孩子的‘因’,因為你不行,所以我要照顧你、替你做。
很多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模式,一邊很辛苦地付出,不放手讓孩子鍛煉受苦,一邊抱怨孩子不行。可是,他們始終沒有意識到,孩子之所以不成長、要依賴父母,其根本原因恰恰就在于父母始終不相信孩子‘行’,始終不肯放手。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在孩子年幼時是必須的,可是在孩子成年后仍然不肯撤離,此時這種無微不至地照顧和安排就變成了控制、意志的侵占,最終導致了父母和孩子扭曲的依賴和共生。為什么會培養出‘扶不起的阿斗?’,因為父母一直扶著不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我在爸爸這里很少得到認同,多是否定,尤其是我在廚房里試圖多做一些的時候。即使這些年我很努力地在改變,即使我覺得現在的自己已經內心強大,可以不被別人的評價輕易左右,然而,當爸爸再一次說“我覺得你生活能力真差”的時候,我仍然會有受傷的感覺。
② 父母無微不至的愛中有很多他認為好的標準,不厭其煩地嘮叨著,直到你不能不聽話照做。當爸爸一遍一遍地催促兒子吃菜或者做某事,直到我也忍不住焦慮煩躁地催促兒子,我再一次深切體會到,所有我們對孩子、對另一個生命所謂的絕對的好和付出,如果強求對方接受,都只是為了讓自己心安,都沒有尊重到另一個生命的自由意志,都是愛的綁架,變成對方的枷鎖和束縛。
③ 因為全心全意和無微不至,所以父母會關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免不了把他的標準、觀點和意見強加干涉控制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因為無微不至的安排而帶來了更多意志上的越界、彼此意志潛在的控制和反控制的斗爭。還好,我沒有和父母在一個城市居住,保護了大多數的自由意志,然而,經過心理學的學習和覺察,我知道自己頭腦中回響著很多父母的聲音。
④ 因為被無微不至照顧帶來的付出和接受的不平衡會引發孩子潛在的負疚感。父母全心全意付出給予了過多的愛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同時,孩子為父母做得太少也會帶來匱乏感、低價值感。
⑤多數孩子頭腦中有很強的孝順意識,并對父母有很深的感情。當自己與父母的意志不一致時,或者做乖孩子,順從迎合父母,犧牲了真實的自己(很多乖孩子長大后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或者對抗發生沖突,攻擊的能量一面朝外——傷害父母,一面又因為頭腦中孝順的標準而自責、愧疚、自我攻擊,能量向內——傷己。于是就常常在沖突和自我攻擊中不斷輪回著,一拳向外,一拳向內,傷人傷己。
做一個小實驗,當我們將身體的重量全部倚靠在對方身上,而對方想離開的時候,你的不安全感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害怕,對方則會越來越累,想逃離。我們以為孩子倚靠在家長身上,而實際上,有多少家長卻在孩子長大以后這樣倚靠在孩子身上呀。我們嘴里說的是希望孩子獨立,可是,家長的所作所為,卻是緊緊拉著風箏的線,越拉越緊,以愛的名義,犧牲孩子的自由,來減少自己的恐懼感和不安全感。在招聘這個崗位上,看到了很多這樣的家長。這個世界如此廣闊自由,孩子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和成長的機會,卻常常被強勢的父母硬拉回身邊,放在眼前多安心呀。G師傅告訴我,給女兒安頓了工作,買了車,買了房,現在正張羅著找男朋友。那個當領導的爸爸兩次把孩子叫回來,到處托關系,因為心疼兒子在異鄉的工地每天辛苦工作將近十多個小時。那個通知面試時曾經拒絕我們的孩子,在父親的爭執和親朋的思想工作后,即便我們提出了苛刻的條件,依然堅定地回來了。想在外面鍛煉的那點點念頭,已被家人的愛徹底淹沒。父母到底要管到什么時候?那份無微不至的愛,成了孩子成長的束縛和傷害。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監獄中的犯人對監獄的圍墻和限制自由,開始時反抗,想逃離,然后是適應,最后是離不開。當圖書管理員在監獄中50年后,假釋出去,卻因為不適應圍墻外的自由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動物園中的大象和那根細繩,還有實驗中敞口瓶的跳蚤……時間長了,限制的枷鎖就長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愛你就要和你在一起。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越徹底,就越成功。
父母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是讓孩子學會離開自己。《道德經》言: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不占為己有,不自恃有功,不主宰控制,這是養育孩子的最高境界了吧?為人父母,請提醒自己:放手吧,尊重每一個生命,讓他活出本來的樣子。
祝福每一個孩子,在廣闊的空間,自由生長。
后記:雖然親愛的爸爸不會看見這篇文章,仍然深深鞠躬致歉,對不起,我愛你。文中吐槽的是爸爸,是某些父母,其實寫的過程中已經覺察到,爸爸的行為只是我的放大版而已。所以也是為了更好地自省和改進吧。